【賀】中央通訊社記者翟思嘉《兩岸最前線:從海陸大戰到海陸休兵》登博客來社會科學新書榜69名

2016/6/24 下午 12:00      
本站分類:秀威大小事
【賀】中央通訊社記者翟思嘉《兩岸最前線:從海陸大戰到海陸休兵》登博客來社會科學新書榜69名

李登輝時期「文攻武嚇」

陳水扁時期「兩岸冷凍」

馬英九時期「兩會復談」,

兩岸關係詭譎多變,反映出陸委會與海基會的競爭與合作。 


蔡英文時期的兩岸談判何去何從? 
陸委會與海基會如何開展新局? 

中央社大陸新聞中心資深記者 翟思嘉 
獨家專訪9位兩會高層 第一線長期觀察

 

前國安會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 蘇起:

兩岸關係一直是近代國際社會裏最特殊的一組關係,因為它表面上既有國際關係的特色,也有國內關係的特色,但實質上它既不是國際關係,也不是國內關係。如果這還不夠特殊,八○年代後期的兩岸關係還一直處在全球極為罕見的「經熱政冷」狀態。臺灣與中國大陸在經濟與文化上的熱絡程度超過許多國際盟友間的關係,但軍事上、外交上及政治上卻仍彼此提防、相互猜忌。在我幾十年的學術與政府經歷中,不曉得碰過多少國家的官員學者讚嘆臺灣能在如此罕見(意即沒有參考學習對象)、複雜、兩岸力量對比懸殊、而內部爭論又激烈的情況下,竟能生存發展,甚至好似游刃有餘。 

個人以為,其中最大的奧妙就是,在關鍵的時刻兩岸總有創意出現,用特殊的方法讓特殊的兩岸關係「關關難過關關過」。臺灣陸委會與海基會以及大陸國台辦與海協會的設立就是最早的重大創意,而它恰好是臺灣方面提出的創意。今天我們可以說,如果當時沒有成立這些專責機構的創意,就不可能有後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畢竟前面的四十幾年間,臺灣一直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叛亂團體」,而大陸則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消滅。海陸兩會及兩岸兩會「白手套」的新創意讓雙方能夠同時兼顧彼此不同的意識形態以及共同的現實需要,一起坐下來開始溝通對話,真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正因為兩岸兩會位處於兩岸關係的最尖端,所以它們必須直接承受兩岸不時碰撞的力道。臺北的海陸兩會還必須額外承受在臺灣內部政治鬥爭中所產生的火花。二十幾年來海陸兩會的故事彷彿是兩岸關係及臺灣內鬥的縮影,其中有兩岸的衝突與妥協,有不同政黨及同黨內部的權力爭奪、有意識形態與政策理念之爭、有機關間的角力、有個人恩怨的投射;有燦爛的一面、也有平淡的時刻。 

為慶祝入榜,2016.7.31前兩岸相關書展79折(請點下圖)

更多兩岸議題探討,請點下圖

【兩岸專題】審視兩岸,從肯亞詐騙案說起

 

今日人氣:3  累計人次:11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