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留褒貶世人說──民初軍閥、皖系首領段祺瑞

Top

北洋之虎──段祺瑞

首頁圖來源:維基百科

文/余非

皖系首領段祺瑞,被稱為北洋虎將,以三造共和著稱於世,為民國初年的顯赫人物。自民國十五年退出政壇後,息影津門,深居韜晦,日以誦經下棋自遣,不復過問政事。民國二十五年病逝上海,政府以其功在民國,明令國葬。然所謂功在民國,舉其要者,不外三事:其一、辛亥之役,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其二、袁氏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其三、復辟變作,誓師馬廠,迅遏逆氛。自復辟事平,段委徐樹錚組「安福俱樂部」,黨同伐異,破壞法統,禍國殊深;而段氏本人,亦懷有「北方軍人才是國族中堅」的偏見,始終不能與南方合作,梁啟超雖曾讚揚他「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入能比」,窺其一生事功,仍屬於軍閥者流。

Top

早年的軍旅生涯

段祺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與李鴻章同邑,生於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其祖段珮,為淮軍名將,任銘軍三營統領,駐防宿遷。段自八歲隨祖父在營中讀書,迄光緒五年(十五歲時)珮死,始回故鄉。光緒七年,其叔從德任山東威海軍營官,乃前往投依,補營哨官缺。以後兩年,父母相繼喪亡,段受此刺激,深為發憤,光緒十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武備學堂,段即入學習砲科,這年他二十歲。

光緒十二年,段娶吳氏為室(次年生子宏業)。次年,段自武備學堂畢業,被派到旅順監修砲臺。光緒十四年,李鴻章奏請考選武備學生五人赴德留學,段以成績優異,得去德國習陸軍兩年。歸國以後,初任北洋軍械局委員,旋轉任威海隨營武備學堂教習。段在威海做了五年教習,正是中日甲午戰爭前後的幾年。

甲午戰後,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請天津武備學堂幫辦廕昌為他物色人才;廕保薦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梁華殿四人。袁任王為工兵統領,兼長工兵學堂;段為砲兵統領,兼長砲兵學堂;馮為督練營務處總辦,兼長步兵學堂。梁後於某次夜操溺斃,無聞。王、段、馮後被稱為北洋三傑,有龍、虎、狗之目。

Wang_Shizhen1.jpg
●王世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0px-Feng_Guozhang_and_Duan_Qirui.jpg
●1917年,馮國璋(右)與段祺瑞(左)合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光緒二十五年冬,袁世凱奉命署理山東巡撫,段亦隨軍開往濟南。時段仍統帶砲隊,並總辦隨營學堂,光緒二十六年,段原配夫人吳氏死。次年,續娶袁世凱的義女張氏為繼室。這年袁世凱做了直隸總督,段隨袁到了保定,並延蕭縣徐樹錚為書記官。

袁世凱於就任直督未久,復奏陳再練新軍。於省城設軍政司,下分三處:兵備處以劉永慶為總辦,參謀處以段祺瑞為總辦,教練處以馮國璋為總辦。三傑之一的王士珍,任步兵第一協協統,兼直隸全省操防營務處督理。

光緒二十九年十月,清廷於京都設練兵處,由慶王奕劻管理,實權操於總提調徐世昌之手。袁世凱充會辦大臣,段祺瑞充軍令司正使,馮國璋、王士珍先後任軍學司正使。光緒三十年六月,常備軍一、三鎮先後成軍,段任第三鎮統制。次年,新軍繼續編成,段祺瑞先後調任第四鎮和第六鎮統制。是年清廷於河間舉行秋操,第三鎮全鎮及第六鎮一混成協任北軍,第四鎮全鎮及第五鎮一混成協任南軍。段任北軍總司令,曾沿途預為演習。因逢天雨,軍隊冒雨前行,操演的成績並不理想。光緒三十二年,段仍回任第三鎮統制,並任北洋武備學堂監督兼軍官學堂總辦。這年的彰德秋操,北軍由段祺瑞指揮,南軍由張彪指揮,軍容頗盛。

宣統二年十一月,段受命署江北提督,駐節清江浦(淮陰),以徐樹錚為軍事參議。次年八月,武昌革命軍起,段受召回京,任第二軍軍統,署湖廣總督,會辦剿撫事宜。當時馮國璋率軍攻武漢,段旗瑞駐兵孝感,俱為袁世凱所倚重。

Top

做了陸軍總長

武昌事起後,袁氏周旋於革命軍與清廷之間。清廷屢開御前會議,圖作最後決鬥。袁為自己權位計,乃授意前敵各將領,電請清廷退位。民國元年一月二十五日,段祺瑞率同四十二將領電請清廷遜位,實行共和。清廷知局勢無可挽回,遂於二月十二日下退位詔。不久,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唐紹儀出組內閣,任段為陸軍總長。

800px-Ztysk_(2).jpg
●1913年,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與各國駐華使節合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民國二年五月一日,國務總理趙秉鈞因宋教仁案受各方攻擊,稱病辭職,段以陸軍總長代為國務總理。其後,二次革命起,袁世凱對南方用兵;其間,段一直代理閣務(中間朱啟鈐曾代理過兩天)。九月十一日,熊希齡正式組第一流人才內閣,段仍任陸軍總長。其他各部的總長是外交孫寶琦,內務朱啟鈐,海軍劉冠雄,教育汪大燮,司法梁啟超。農商張謇,交通周自齊,財政由熊希齡兼理。

民國三年春,有號「白狼」者騷擾於豫鄂一帶,河南督軍張鎮芳、河南省長田文烈久剿無功,袁世凱派段祺瑞兼領河南督軍,駐信陽督剿。段到職後,重新佈署,從南北東三面合圍,自是白狼轉而西向,三月初焚掠老河口之後,即由紫荊關入陝。其後段祺瑞仍回北京任陸軍總長,河南督軍交給田文烈。

時袁世凱方破壞民元約法,欲實行專制,段頗不同意袁的做法。早在民國三年春段督師信陽之際,當時總統制之說大盛,有人詢問段的意見,段云:「總統制未嘗不可行,但恐進而益之,並總統之名義亦不要耳。」段深知袁氏之陰謀,故有此語。

袁世凱的勢力始建於小站練兵,自攘據大總統之位以後,把精力放在政治上,對軍屬的籠絡不能全神貫注。時段任陸軍總長,北洋軍人多係段的學生,袁子克定頗不放心,乃於民國三年十月編練模範團,在各師下級軍官中抽派團員。以前高級軍官在袁手裡,下級軍官在段手裡;現在下級軍官亦由袁控制,段甚不悅。因此模範團成立後,段就不常到陸軍部辦公,部務悉委於次長徐樹錚。民國四年春,當帝制呼聲此伏彼起之時,段即提請辭職,赴西山休養。段在辭職呈文說是「血虧氣鬱,脾弱肺慹」,實際上是不滿袁氏所為。五月三十一日,袁令王士珍署陸軍總長,賜段人參四兩,醫藥費五千元,佯表慰勉,實欲去之。至六月末,徐樹錚亦被迫離開陸軍部,次長一職由田中玉繼任。

Top

國務總理時代

民國四年十二月,袁世凱準備做皇帝,雲南首先組織護國軍,宣布獨立,各省反對的風潮迭起。段在反袁運動中,亦暗為策劃。段之反對帝制,其謀出於徐樹錚,徐曾遣曲同豐往陝西說陳樹藩,使其逐陝督陸建章而獨立。民國五年三月下旬,袁氏為緩和民情,宣布廢除帝制,以徐世昌為國務卿,段祺瑞為參謀總長。徐、段等分電西南,告以共和重建,請息兵籌商善後。其後,徐世昌因謀和不成,呈請辭職;國務卿一職,由段祺瑞繼任。這年六月六日,袁世凱在反對聲中羞憤而死,黎元洪繼任為大總統,段祺瑞恢復國務總理名義。段以徐樹錚為秘書長。其閣員如下:外交唐紹儀,內務許世英,財務陳錦濤,海軍程璧光,司法張耀曾,教育孫洪伊,農商張國淦,交通汪大燮,陸軍由段自兼。其時,各省督軍如下:奉天張作霖,吉林孟恩遠,黑龍江畢桂芳,直隸朱家寶,山東張懷芝,河南趙倜,山西閻錫山,陝西陳樹藩,甘肅張廣建,江蘇馮國璋,安徽張勳,江西李純,福建李厚基,浙江呂公望,湖北王占光,湖南陳宧,四川蔡鍔,廣東陸榮廷,廣西陳炳焜,雲南唐繼堯,貴州劉顯世,新疆楊增新。

黎、段上臺以後,恢復了民元約法,續行召集國會,共和得以重建。然不久政爭又起,段素輕黎,二人常生齟齬;正面交鋒的人物,為總統府秘書長丁世嶧和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雙方以權限之爭,徐、丁先後下臺,這是府院鬥爭的第一幕。民國六年,歐戰方面,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及國會不表贊同。四月二十五日,段召集各省督軍在津開會,圖利用督軍團的勢力,達到參戰的目的。五月七日,宣戰案提到國會;十日,眾院開會,段嗾使「公民團」到眾院請願,要求通過參戰案。事情愈鬧愈僵,十九日眾院通過議案反對段內閣,黎遂下令免段職,以李經羲繼為國務總理。段去職後,退居天津。安徽省長倪嗣冲首先宣布獨立,其他擁段各省督軍亦相繼響應。黎在北京無法應付,於六月一日召張勳入京調停,張帶著「辮子兵」進入北京,首脅迫黎元洪解散國會,旋於七月一日擁溥儀復辟。黎元洪聞訊走避天津,請副總統馮國璋(此時兼領江蘇督軍,駐南京)代行大總統職務,並重新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七月三日,段在馬廠誓師,組「討逆軍」,以段芝貴、曹錕為東西兩路司令,倪嗣冲為皖魯豫三省聯軍總司令。其主要武力為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駐廊房),和李長泰的第八師(駐馬廠)。梁啟超、湯化龍、徐樹錚等都在討逆軍總部任參贊。「討逆」戰起,段祺瑞自領第八師任中路,以李長泰當前敵,分三路進攻北京。是月十二日,張勳兵敗,逃入荷蘭使館,復辟告終。時黎元洪引咎辭職,直系的馮國璋繼任大總統,段祺瑞出組聯合內閣:秘書長張志潭,外交汪大燮,海軍劉冠雄,內務湯化龍,財政梁啟超,司法林長民,農商張國淦,交通曹汝霖,陸軍由段自兼,以徐樹錚為次長。

復辟事件,或謂段祺瑞預先知道,其內情如何,茲且不論,張勳究為段解除了兩大政敵,即黎元洪與國會。復辟事平後,段不僅未將國會恢復,反進行新國會的選舉,事為粵、桂、湘、滇、黔五省反對,參加選舉的只有十四省。此次選舉,幕後籌劃的人物是徐樹錚,出面籌備的有王揖唐、王印川、曾毓雋、光雲錦等人。段挪用參戰對日大借款二千萬元,以為活動經費。當時北京政壇,除段系以外,以交通系首領梁士詒勢力最厚;徐樹錚邀梁氏出面幫忙,約定兩院議席與交通系平分秋色,並以參院議長相許。梁士詒鑒於南北衝突日甚,主張迅速成立國會,選一北人為總統,南人為副總統,以緩和局勢,乃答應合作。兩院議員選舉結果,眾院段派佔優勢,參院交通系佔優勢。其後,段設「議員俱樂部」於北京安福胡同,並對新當選的議員月送津貼三至五百元,以相籠絡。議員對段唯諾而已,時人稱為「安福國會」。

另一方面復辟事件後,段祺瑞未恢復舊國會;孫逸仙以其破壞法統,已在廣州另組政府,與北政府對立。當時段對德宣戰的主張已經實現。遂藉機擴充軍隊,以推行其武力統一中國的政策。段的用兵計劃是由四川進攻雲貴,由湖南進攻兩廣。民國六年八月六日,任傅良佐為湖南督軍,策劃對南用兵事宜。十月六日,王汝賢的第八師及范國璋的第二十師開始進攻湘軍,初期軍事進展頗為順利,連下衡山、寶慶等地。但這種黷武政策,不為馮國璋所贊同。

馮國璋是直系領袖,直系以「和平混一」為反段的招牌。實際上,直系為了倒段,亦欲與南方聯繫。十月人體二十日,蘇督李純、贛督陳光遠、鄂督王占元(即所謂長江三督)夥同直督曹錕,通電主和。十一月十四日,在前方作戰的王汝賢、范國璋亦聯名響應。段祺瑞乃憤而辭職。

Top

督辦參戰事務

直督曹錕原與段祺瑞保持友好關係,發電主和之後,覺得不安,向段解釋誤會,段遂乘機拉攏。十一月二日,段召集各地督軍及護軍使在天津開會,除蘇、贛、鄂三督外,北洋各省幾乎都有代表參加。會中決議對南用兵,分兵兩路進攻湖南:第一路推曹錕為主帥,自京漢路南下;第二路推張懷芝(山東督軍)為主帥,自津浦路南下。段的武力統一政策既獲各督軍的支持,馮國璋不得不同意對南用兵。十二月十六日,馮發表電令,派曹錕、張懷芝為第一、第二路司令,率兵南下。十八日,派段祺瑞督辦參戰事務。

當時直系主要勢力為蘇、贛、鄂三督,馮國璋在北方受段系包圍,無所施展。民國七年一月,馮以「南巡」為名,企圖離開北京,赴長江一帶籌畫,行抵蚌埠,為倪嗣冲(安徽督軍)所阻。直系倒段的工作,並未因此停止,奉命南征的馮玉祥,在武穴通電主和,乃是由馮國璋遣陸建章所策動。段祺瑞為此頗恨馮國璋笑裡藏刀,遂調奉軍入關,進行驅馮;並儘速召集新國會,以便提早選舉新總統。

是年三月初,奉軍源源入關,設關內奉軍總司令部於軍糧城,張作霖自兼總司令,徐樹錚以副司令名義代行總司令職權。馮國璋不得已,復請段祺瑞出組內閣:外交陸徵祥,內務錢能訓,陸軍段芝貴,海軍劉冠雄,教育傅增湘,司法朱深,農商田文烈,交通兼財政曹汝霖。奉命南征的曹錕部將吳佩孚,此時已進抵岳州,皖系重將張敬堯卻被任命為湖南督軍,段氏此一措舉,使曹、吳為之離心。四月二十四日,段親到漢口開了一次軍事會講。但進行得並不順利。四月二十五日吳佩孚至衡陽之後,即停止進兵。曹錕則早在四月四日即電辭兩湖宣撫使的職務,並要求將軍隊調回直隸休息。段氏至此,初欲調遣奉軍入湘作戰,繼又欲聯絡吳佩孚打擊曹錕,均無結果。

段的武力統一政策不為直系所支持,雖然吳佩孚已兵至衡陽;是年五月贛督陳光遠又攻佔了南雄;為繼續對南用兵,六月二十日,段又以曹錕為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張懷芝為援粵軍總司令,吳佩孚為援粵軍副司令;二十二日,復令李厚基為閩浙援粵軍總司令,童保暄為閩浙援粵軍副司令。但吳佩孚已決心倒段,六月二十五日與湘軍成立了停戰協定。是後,屢發通電,攻擊段內閣的親日政策,並提出「息爭禦侮」的口號。段祺瑞的武力政策主要是對付南方;對於直系的挑釁,段想從政治上來解決。民國七年八月十二日,新國會開幕。皖系擬舉段為總統,馮國璋大表反對。時馮在京畿附近有劉詢、王懷慶、陳之驥三師之眾,皖系未敢造次,乃推北洋元老徐世昌,馮知非敵手,轉而活動副總統之位,皖系復推曹錕與之抗。參院議長梁士詒以總統已選北人,副總統當選南人,對曹錕的競選,實行杯葛。其後,副總統選舉不成,梁士詒亦因調和南北失敗而辭職。民國七年十月十日,徐世昌就總統職,段辭去內閣總理,專任督辦參戰事務。馮國璋亦從此下臺,皖系勢力一時大為擴張。幸徐世昌能居中協調並企圖貫徹直系的和平政策,主張與南方議和。

民國八年二月,南北雙方代表在上海開和平會議,南方代表要求停止參戰借款,廢止對日軍事協定,取消參戰事。當時歐戰雖已結束,段氏圖謀自保,不肯放棄武力,亦不肯失掉外援,至會議三月,一無結果。其後,參戰軍改稱邊防軍,原來的「督辦參戰事務處」改稱「督辦邊防事務處」,段祺瑞仍任督辦。而由靳雲鵬主其事,徐樹錚做「西北籌邊使」,督辦外蒙一切事宜。邊防軍一共編為三師:第一師曲同豐,第二師馬良,第三師陳文運,在《中日陸軍共同防敵協定》下借日款、購日械,餉裕械精,成為一支勁旅。

Top

皖直戰爭

皖系勢力的擄張,引起直奉兩系的側目。民國九年四月八日,曹錕、張作霖等組八省(奉、吉、黑、直、蘇、鄂、贛、豫)聯盟,從事反皖。五月二十二日,吳佩孚自湘撤防北歸,準備驅逐安福系。吳之撤防,未經北京政府的批准,由於鄂督王占元配合,預將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段氏內弟)囚禁,使其駐守岳州、荊沙一帶的二師五旅(約五萬人)之眾,不能發生遏阻作用,吳遂得順利北上。吳北上後,據河南為基地,布置反皖軍事。奉軍之一部,亦開抵廊房附近,向皖系壓迫。曹、吳並進一步向政府提出要求,請解散安福系,免徐樹錚職。

段祺瑞見此情形,命令邊防軍緊急動員,向北京附近集中。七月九日成立「定國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以段芝貴為第一路司令兼京師戒嚴總司令,曲同豐為第二路司令兼前敵總司令,魏宗翰為第三路司令,徐樹錚為總參謀長,衛興武為副官處長,丁士源為交通處長,秦國鏞為航空司令,曾毓雋為參贊,傅良佐為總參議。同時脅迫徐世昌撒吳佩孚職,曹錕褫職留任。七月十二日,曹錕、張作霖、李純、陳光遠等通電討段,直皖戰爭正式爆發。

當戰爭開始時,段芝貴以邊防軍第一師(曲同豐)、第三師(陳文運)在京漢線涿縣迤南向保定推進為右翼(第二師馬良在山東,未參加作戰);徐樹錚以定國軍副司令名義率軍在天津為左翼。直方的布置:在天津方面者為曹錕,在京漢線方面者為吳佩孚。交綏之後,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首先被俘,段芝貴庸懦退兵,右翼遂告瓦解;左翼徐樹錚與曹鍈戰於楊村,兵寡勢孤,張作霖復通電助直討皖,勝負之局遂定,七月二十八日,段祺瑞辭去督辦邊防事務,走避天津。次日,徐世昌下令通緝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梁鴻志等。八月四日,並下令解散安福俱樂部。

Top

三角同盟

皖系既敗,直系的勢力如日中天。徐世昌雖仍任大總統,操縱政府的人物,卻由皖系的段祺瑞,換為直系的曹錕和吳佩孚。奉系張作霖在倒段之役中著有微勞,眼見吳佩孚的飛揚跋扈,頗為側目。段祺瑞徐圖再起,一面與奉張親善,一面派徐樹錚赴粵會晤孫逸仙。時孫正在桂組大本營,準備北伐討直:派廖仲愷在廣州與徐接洽。其後,徐復赴桂與孫晤談,於是孫、段、張結三角同盟,合力倒直,這是民國十一年春天的事。是年四月,直奉戰爭爆發,孫逸仙擬乘機北伐,屬於皖系的浙督盧永祥亦待機而作。未幾,奉軍戰敗出關,北伐軍因陳烱明叛亂(受吳佩孚唆使)而回師,浙盧則始終沒有發動。

這次直奉戰後,直系的氣燄益盛。民國十一年六月,假恢復法統為名,迎黎元洪復總統位,並恢復舊國會,實際上是為曹錕賄選鋪路。民國十二年十月,曹錕當選總統,以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使,齊燮元為蘇皖贛巡閱使,蕭耀南為兩湖巡閱使,直系的勢力控制著長江、黃河兩流域的核心。

曹錕非法選舉,段祺瑞在天津通電攻擊,粵、奉、皖三角同盟至是進一步結合,於民國十三年春在奉天簽訂盟約。時皖系殘餘勢力尚有浙督盧永祥、淞滬護軍使何豐林、第四師長陳樂山、福建軍務督辦王永泉,和厦門總司令臧致平。段祺瑞命陳樂山在上海設立機關,連絡國民黨及閩浙各方,於是廣州、上海、天津、奉天間,信使往還,絡繹不絕。

民國十三年秋,反直戰爭醞釀成熟。九月三日,浙督盧永祥與蘇督齊燮元發生衝突,江浙戰爭開始;九月四日,張作霖通電反對曹錕;九月五日,孫逸仙在廣州宣言北伐。直系面臨三面作戰,其主戰場則在奉直之間。是年十月二日,盧永祥失敗下野;孫逸仙的北伐,亦因廣州商團之變而受阻。北方的奉直戰爭,奉方一直佔著優勢;而直系的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因早與國民黨聯絡,至是與在津的段祺瑞接頭,索價十萬元,以為班師驅曹之用。段窘乏已久,電其事於張作霖,張立匯奉票二百萬至津,交段轉給。馮果於十月二十三日自熱河潛師回京,奉軍以此獲得全勝。

Top

出任臨時執政

直系瓦解後,馮玉祥原請黃郛出組「攝政內閣」,邀孫逸仙北上,共商國事。但奉系和皖系迫不及待,準備擁段祺瑞出山;直系殘餘齊燮元、蕭耀南等亦表支持。於是馮玉祥、張作霖、盧永祥等在天津開會,公推段為臨時執政。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段以奉軍吳光新部為衛隊,入京就任,組臨時政府,人員如下:秘書長梁鴻志、外交總長唐紹儀,內務總長龔心湛、財政總長李思浩,陸軍總長吳光新,海軍總長林建章,司法總長章士釗,教育總長王九齡,農商總長楊庶堪,交通總長葉恭綽。

段祺瑞就任執政後,以王揖唐為安徽督軍,盧永祥為蘇皖宣撫使,頗想恢復皖系的勢力。然以馮玉祥、張作霖乘機擴張,使他無所施展。國民軍方面:胡景翼督豫,孫岳督陝,馮玉祥督甘兼為西北邊防督辦。奉軍方面:李景林督直,張宗昌督魯,姜登選督皖,楊宇霆督蘇。當時民軍的勢力在西北,奉軍的勢力伸展於東南,段祺瑞周旋於兩大之間,執政府的官員分為東北與西北兩派,皖系勢力遂衰。

民國十四年秋,直系勢力在南方復興。首先孫傳芳以蘇浙閩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名義通電聯吳討奉;既而,吳佩孚在漢口就任十四省區討賊聯軍總司令,響應孫傳芳。於是段祺瑞下令南征,京漢線責成馮玉祥、岳維峻;津浦線責成張作霖、李景林。然孫、吳的勢力銳不可當,吳佩孚循京漢線至河南,與岳維峻作戰;孫傳芳循津浦線至安徽,楊宇霆、姜登選先後逃走。直魯聯軍的李景林、張宗昌突倡奉直合作,逼使國民軍的馮玉祥通電下野,北方局勢鬧到不堪收拾的地步。

Top

下野與去世

奉直既決定聯合討馮,奉軍勢力此時伸入關內。段祺瑞派人與奉軍通謀,想裡應外合把北京的國民軍解決。事為國民軍偵知,鹿鍾麟(京畿衛戍司令)先下手為強,把段的三個衛隊旅包圍繳械,段遂通電下野,退居天津,不復過問政事。民國二十二年移居上海,二十五年十一月二日病逝滬寓,遺囑以「八勿」戒國人:

一、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

二、勿尚空談而不顧實際。

三、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

四、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

五、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

六、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

七、治國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

八、求學者勿務時尚之紛華。

十一月五日,政府令國葬。十二月七日,移靈北上,卜葬北平西山。

本文節錄自《北洋軍閥──雄霸一方》,薛大可等著;蔡登山主編

分享: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7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