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成大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蕭瓊瑞談陳正雄

在戰後台灣美術史上,陳正雄(1935-)是頗為特殊的一個案例:在看似非專業學院訓練出身的背景下,卻成為台灣抽象藝術最具專業理解與強力創作成果的一位成功畫家。陳正雄不僅在1991年就已經和趙無極(1921-2013)、朱德群(1920-)同時成為巴黎五月沙龍的少數受邀華人畫家之一,更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最高榮譽―「終生藝術成就獎」及「偉大的羅倫佐金章」1999年及2001年連續兩屆的得主,為亞洲裔第一人。十餘年來,更多次深入中國內地,以傳者般的熱情,受邀為許許多多的專業美術學院,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人民大學、宋莊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杭州中國美院、四川美院、四川大學、四川師大、成都美院、魯迅美院、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大、上海設計學院、上海東華大學、遼寧師大……等名校講解、介紹抽象藝術的思潮與作品;同時也是1994年上海美術館的諮詢委員及上海美術雙年展的策劃人,可以說是近年來中國畫壇接觸抽象藝術最重要的理論指導者之一。

陳正雄.jpg

陳正雄在就讀台北建國中學高中一年級時,曾受業於台灣第一代藝術大師李石樵及金潤作,並從他們身上獲得許多藝術方面的知識與見解。不過,陳正雄對藝術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來自自我不懈的學習。由於英日文能力的精湛,他在大學時期,便已讀完英文版的抽象藝術經典名著,也就是康丁斯基的《藝術的精神性》;畢業後,服預官役受訓練期間,又大量研讀英國藝評家赫伯特.里德的《現代繪畫簡史》和《現代藝術哲學》等書。可以說:在初踏上創作的時期,陳正雄對現代藝術的認知,便已經從前輩畫家的基礎出發,進而超越了第一代油畫家的思維。

1960年代,台灣的現代繪畫運動正逢啟蒙出發的時刻,許多對現代主義,乃至抽象繪畫的介紹,都是片面且可能誤解的轉手資訊;陳正雄便以他來自原典研讀的知識,在1965年年中,假《文星》(92期)發表〈談抽象藝術〉一文,深入淺出地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及藝術理論的角度,為「抽象藝術」的本質提出深具學術性的詮釋與介紹。在這篇先期性的介紹文字中,他寫道:

在我們尚未了解抽象藝術之前,首先要明白一點,與其說抽象藝術的特質是描寫的(Descriptive),不如說是召喚的(Evocative)。它就如同音樂一樣,旨在激發內在情感,而非述說故事。它係藝術家內在經驗(情緒、心情或情感等)的一種強烈表徵,是一種視覺的隱喻(Visual Metaphor)而非視覺的敘述(Visual Narrative)。

藝術作品係激發人們內在經驗的一種工具,這是了解抽象藝術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概念。就心理學來說,這種概念係由共同聯想(Common Association)與移情作用(Empathy)兩者所發生的。「共同聯想」係指由於自然形象或事物與色彩、形狀、線條之間的關係共同連結而產生了一種特別感覺及概念的過程。舉例來說,紅色似乎往往意指著炙熱或者興奮;黃色表示太陽與愉快;藍與黑則代表冷靜與憂鬱;生物形則表示生命,幾何形則反映理智的構成;地平線則表靜息;對角線則表示行動;而直角則表示穩定。

「移情作用」則指人類的想像與外界物體或生物密切聯結的能力而言。就藝術而言,它係指感受梵谷筆下的熱情、馬蒂斯輪廓的優美、孟德里安(Piet Mondria)或布蘭克西(Constantin Brancusi)作品的嚴謹,或者感受羅斯科(Mark Rothko)色彩的寧靜能力而言。

在一件含有許多繪畫要素與綜合關係的藝術作品裡,其表現的情感是異常豐富而神妙不可思議的。但這並非所有藝術家均能利用他們的才智去作有意識的安排,以組成這種複雜的關係來傳達一種特有的情緒或心情。其發生的過程往往是不知不覺而且是潛在意識的。大多數的現代藝術家祇覺得需要傳達他們自己內在的情感而根本無意於記錄他們的視覺。真正偉大的藝術家,對於某種經驗特具敏感,並且能把他的內在經驗綜合起來,強烈地表現在他的藝術作品中。舉例來說,大多數的人祇能看見法國南部鄉村的膚淺外表,但塞尚則能看出自然中的邏輯組織與統一;雷諾瓦則發現愉快的美感;梵谷則顯示掙扎與狂熱。故每一位藝術家的獨有特質與內在經驗的強烈能給予他的藝術真正的意義。(節錄自《陳正雄畫語錄

 {D1835198-11D2-4BC7-9E9B-3568CD6B55A0}_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記者會,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執行長陳錦誠與本屆文藝獎得主合影.JPG

    ●圖片來源/版權屬國家文藝基金會,右三為陳正雄

Top

《陳正雄話語錄》新書發表會影片

      from:youtube by謝凱特

Top

陳正雄話語錄之藝術理念

1. 藝術不在表現第一層面的經驗,而在表現第二層面的真實。因為這深層的真實更純粹、更直指人性。

2. 我的藝術旨在探索和傳達我所確信的唯一真實―即內在經驗(感情、情緒、心情)的真相,並藉助繪畫的基本元素和美感形式,探尋內在世界的奧秘,將不可見的內在經驗化為可見的視覺存在。

3. 我深信,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會對某些經驗特具敏感,並且能把內在經驗綜合起來,強烈地表現在他的作品裡。這時,他只知道傳達其內在經驗的真相,而對感官和知覺的記錄一點也不感興趣。

4. 我的藝術是「召喚的」,而非「描繪的」。如同音樂,旨在激發內在情感,而非記錄自然的外貌或述說故事。它是內在經驗的一種強烈表徵,是視覺的「隱喻」,而非視覺的「敘述」。

5. 寫實畫家是畫肉眼所見的現實世界,誠如亞里士多德所倡導的旨在「摹仿自然」,往往記錄下自然或現實的皮相外貌。自從照相機發明以後,攝影家已將摹仿自然表現到了極致。現代畫家若能在作品裡傳達觀念或內在經驗的真相,那將會更真實,更有意義,更能發現畫家自己。

 陳正雄畫作2.jpg

    ●《紫羅蘭的時空》,2005,壓克力彩、畫布,130×192公分

Top

陳正雄話語錄之藝術家

27. 藝術家有三種類型:(一)一種就像影歌星,很會作秀,喜歡炒作新聞,善於宣傳,是商業型、明星型藝術家。(二)另一種藝術家的作品一流,具原創性,但不願作秀,不善於宣傳,名氣沒有那麼大,是專業型藝術家。(三)最後一種是一流藝術家,優游於商業與藝術之間而收放自如,是兼顧藝術與商業的藝術家。

28. 藝術史所肯定的是持續長期創作所累積的藝術成就。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前輩藝術家如不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就會像時裝或電子產品那般,被逼出舞台。倘若這樣,「累積」就會被阻斷,功虧一簣。

29. 在資訊發達的E時代,現代藝術家不但背負著承繼本土傳統的使命,也肩負著國際藝術新潮創作的責任。因為,現代藝術是無疆界的。

30. 現代的藝術家較易被外在表面的商業包裝、掌聲……等所矇蔽,忽略藝術內在蘊含的動人力量,十分可惜。真正能「感動藝術史」的,唯有內

31. 成名是一件好事,但成名後不可原地踏步,應更加努力突破,這樣才能不斷爆出火光,才有更大的成就與聲名。藝術家無不感嘆「成名容易保名難」。

海天藍的交響.jpg

    ●《海天藍的交響》,2008,壓克力彩、畫布,95×227公分

Top

陳正雄話語錄之藝術作品

55. 藝術品是空間最好的美容聖品,而牆壁是為藝術品服務的。若在冰冷的牆壁上掛一幅好畫,頃刻間便能使蓬蓽生輝,生氣盎然,像上帝創造亞當那樣,手指一點,就有了生命的精、氣、神。

56. 買畫是對專業畫家最大的鼓勵,也是對「造美產業」最實質的贊助,它是支持專業畫家不斷工作的工具。創作者有了各方的鼓勵,才能持續專心致力於創作。

57. 富豪們經常一擲萬金,購買名家的名畫,其中有一部份人的確是基於藝術興趣與品味。但也有不少人常常是為了投資生財、免稅節稅、附庸風雅或博得慈善美名,儘管原因不一而足,無非希望能為銅臭的外表噴上一點藝術香水,亦即把「銅臭味」變成「銅香味」。儘管如此,社會上的藝術風氣和水準會隨著蓬勃提昇起來,這也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所說的「看不見的手」。

58. 過去華人富豪的慈善捐贈受傳統文化和宗教影響,除了對宗教做功德為來生求福報外,通常是一毛不拔的。這二十年來,好不容易有企業家感到有一種回饋社會的義務,拿出一些錢,設立文化藝術基金會,幫助藝術文化工作的推動。對華人來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文明轉捩點。而義大利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梅西迪家族、美國的洛克菲勒以及保羅蓋帝等扶植藝術的楷模,他們早就懂得這樣做了。我們的富豪比梅西迪家族晚了500年。

59. 主宰作品的好壞,不在「漂亮」,而是「創意」和「內涵」。

海灘系列.jpg

    ●《海舞系列》,1983,油彩、畫布,112×145.5公分

 

 

分享: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28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