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來源:MichaelGaida
1960年台灣電視公司的開播,開啟了台灣影像時代的契機,接著在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也開播,兩年後中華電視公司加入,形成俗稱的三台時代,那年代裡電視是少有的昂貴家電,中午及傍晚熱門節目的時段,吸引著左鄰右舍一起收看電視節目,1968年電視轉播美國登陸月球的新聞更是國際的焦點。電視螢幕由黑白轉變成彩色之際,也讓我的童年鍍上了色彩,當時三台輪播著卡通,例如《科學小飛俠》、《小天使》、《凡爾賽玫瑰》等,形成小學生們共同的溫馨回憶,每天放學後玩樂之餘,感應開播時間比鬧鐘還準時,卡通成了傍晚返家吃飯的催號角。
卡通,值得人懷舊的,往往是勵志且溫馨的題材,如《萬里尋母》、《小蜜蜂》,不乏描寫孤兒題材的故事,如《小英的故事》的主角小英,《小甜甜》裡的小甜甜、《海王子》本人、《龍龍與忠狗》的龍龍,孤兒被人收養或是投靠親人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孤兒身處孤單之境,常有寵物相伴,例如小英的驢子小皮、小狗小黃、海王子的海豚、龍龍與忠狗的小狗阿忠。
《小英的故事》是改編自法國童話作家赫克脫‧馬赫(Hector Malot)的作品,原名為Nobody's Girl,1978年日本改編繪製為卡通影集,隔年在台灣的台視播出。故事背景描述著父親是法籍資產階級、母親是印度人,父親過世後欲投靠祖父,靠著父親遺留下來的相機幫人拍照賺取旅費,朝向法國北部工業城馬羅克爾的祖父家前進,小英父親與母親的婚姻因為不同種族的婚姻不被祖父接納,這代表的是十九世紀末歐洲盛行的殖民主義心態,殖民統治者帶有性別與種族歧視的優越感,當母親病重時,她告訴小英:「爺爺或許很冷漠,但妳一定要相信,當爺爺發現妳是個乖女孩時,一定會好好疼愛妳,想要別人愛妳,首先你得先去愛別人。」這是小英的故事裡發人深省的一段話語。影集裡驢子小皮、小狗小黃是一路上陪伴小英的伴侶,如片頭歌詞裡唱的「小英趕著一輛車,穿過森林渡過小河,小英帶著一隻狗,走過大街越過村落,小英急著要回家,不管山高谷深路顛簸,不怕風吹雨打行程遠,一刻不停留,小英急著要回家,勇往向前走」,小英因為牠們的陪伴而不覺得自己孤單,小英堅強、獨立的個性,一路上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化險為夷,失明的爺爺在不認識又看不見小英的情形下,仍然能夠認同她的向上與善心,這是告訴我們:人的真心是超越種族的膚色,超越偏見,越真實的,往往是肉眼看不見的。後半段小英化名為小玲順利進入祖父經營的紡織廠工作,對於工業社會與工人階級的生活有頗多的描述,故事的結尾是告訴大家:唯有真誠足以化解階級對立,越過階級意識的表象,認識人的真正本質。
另一部關於隔代教養的溫馨卡通《小天使》,它是瑞士作家喬漢娜‧史畢利(Johanna Spyri)的作品海蒂(Heidi)系列改編的卡通,它是由日本的宮崎駿與高畑勳合作繪製成《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的卡通,1977年在台灣的台視播出,海蒂更名為小蓮,故事的地點是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馬恩非特村(Maienfeld),祖父性情孤僻、不喜與人往來,直到天真的孫女小蓮與他一起生活後,逐漸改變了自己,開始主動關懷他人。山居的歲月裡,祖孫的隔代教養,培養了孫女小蓮自立更生的能力,她的祖父不善於表達情感,默默地為她建造了閣樓上的小房,閣樓樸實且克難,稻草堆疊起的床墊,小蓮跪坐於床上,由閣樓小窗往望看,我們藉由她極高的視野望見了整個阿爾卑斯山美景。祖父的屋舍旁有一棵小蓮環抱不動的大樹,小蓮在樹蔭下仰望著,枝椏於風間呢喃著。小蓮認識了牧羊人,與羊群、動物產生了有趣的互動,整部卡通影片洋溢著溫馨感人的氛圍,台灣孩童藉由《小天使》建立起瑞士人及阿爾卑斯山的印象,這影象不是來自地理教科書,來自於卡通。歌詞這麼寫著:
高山上的小木屋 住著一個小女孩
她是一個小天使 美麗又可愛
她有一個好朋友 卻是一隻小山羊
每天都在一起玩 生活真舒暢
小天使她最善良 不怕風大和雨狂
愛護所有小動物 勇敢又堅強
牧場上的百花香 春去秋來換新裝
小天使她忙又忙 珍惜好時光
《小天使》影集裡小蓮與祖父相依的山居生活,投射出幼年的我,當時父母無暇照顧我,將我寄居於鄉下外婆家的生活背景十分相似,後來有機會與許多人談起這部卡通,許多觀影者咸認為小蓮的角色很像她,卡通人物的魅力在於讓許多人認同那角色,幻化成自己。
多年後,很自然地遺忘了這些陪我長大的卡通人物,某年暑假原本計畫去去阿爾卑斯山搭臥車旅行,因歐元上漲導致旅費過高未能成行,我不曾細想為什麼想去阿爾卑斯山?直到在電視上看到重播的卡通《小天使》,喔!一切都有了答案。我內心的小天使還在,她是我喜愛大自然,喜愛山居生活,以及我對慈祥的長輩總有份親切感的開始。
我相信這些卡通漫畫人物,有時會跳出來和我對話,當年小蓮祖父的化身──外婆還健在時,耳背得嚴重,有時在家族聚餐時,她總會靜靜看我一會,好像想和我聊聊,那片刻,我知道不管是否我已是中年了?我仍是她心目中的小天使,我自己的小蓮。
另一部感人的卡通《萬里尋母》,是改編自作家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愛的教育》一書,九歲的義大利小孩馬可尋找遠赴他國幫傭卻失聯的母親,1976年改編製成動畫,1977年於台灣的華視播出。親情與友情是這部卡通歌頌的人性光輝,《萬里尋母》片頭歌詞這麼唱著:
我要你媽媽 我想你媽媽
你在那好遠好遠的地方
可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你 媽媽
不管海多大 不管路多長
媽媽不管你在何方
不怕烈日曬 不怕風砂狂
媽媽不管你在何方
我要你媽媽 我想你媽媽
你在那好遠好遠的地方
可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你 媽媽
詞曲的作者是台灣音樂家汪石泉,他寫過許多著名的兒童歌曲,例如《無敵鐵金剛》、《小蜜蜂》、《小天使》、《北海小英雄》、《萬里尋母》等。據汪石泉表示這些的歌曲是鼓勵小朋友要有向上的心,慢慢去體會孝順與愛國的重要。另一部昆蟲版尋母的故事《小蜜蜂》,它是當時卡通裡少數不以人物為故事主角的卡通,它透過擬人法描寫昆蟲的生態,1975年於台灣華視播出後,又於1980年及1985年重播,十分吸引小朋友觀賞。循著小蜜蜂尋找母親的過程,帶領著我們探索大自然,歷經了其他昆蟲的攻擊,以及險惡、有毒的植物,每當小蜜蜂思念女王時,牠望著澄黃的滿月,月亮裡浮現出了女王的形像──大眼、頭戴皇冠,那影像成了我們記憶裡的經典畫面,小蜜蜂想像著慈母的造型,面對不可知的未來興起了無限的勇氣,作者吉田龍夫還曾參與著名卡通《科學小飛俠》的繪製工作。
台灣重播次數最多的卡通是《小甜甜》(Candy),它是1975年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和作家水木杏子合力完成的作品,1979年於台灣台視播出,1979以後的十年間,台灣重播了6次,小甜甜長滿雀斑、大眼的甜美形象,有著滿頭的金色捲髮,加上淘氣的個性,使得故事生動有趣,深受大家的喜愛,如歌詞所寫的「從小生長在孤兒院,還有許多小朋友,相親相愛又相憐……每一個孩子都勇敢,每一個孩子都樂觀」的生活,她在山坡上小甜甜遇見了王子形象的阿力巴,阿力巴鼓勵陷入低潮的小甜甜說:「不要哭,你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好看多了」,在劇情裡小甜甜先後與安東尼以及陶斯相遇,進而相戀,發展出深刻的愛情。安東尼參加獵狐大賽時意外身亡,我們與小甜甜一同為安東尼的死亡而難過,小甜甜也因此遠赴異國求學,之後結識了陶斯。這是卡通教會孩童的我們死亡的可能面貌,小甜甜與陶斯無疾而終的戀情教會了我們人生可能的荒繆,無法逃避,只能接受。
還有一些著名的卡通,例如改編世界名著《龍龍與忠狗》(A Dog of Flanders)故事是發生在19世紀的比利時,《天方夜譚》則是1977年在台灣的中視播出,《湯姆歷險記》是1980在日本繪製完成,隔年中視播出,《北海小英雄》的故事是改編德國作家努勒‧強森(Runer Jonsson)於1963年出版《維京海盜小威》的故事書,1978年於台灣台視播出,故事發生在北歐的布蘭村,一群維京海盜旅行與冒易的探險故事,船長父親黑龍靠著聰明的兒子小威總是能夠化險為夷,故事輕鬆有趣,機智的小威如同現今的卡通《名偵探柯南》的主角柯南和《一休和尚》的一休一樣聰明。現代版的海盜故事,著名的有《海賊王》,它是由漫畫改製為動畫,海盜當道的時代裡,一群海盜強奪寶藏的冒險過程,想證明誰能當上海盜之王,搶奪過程裡結交了友誼,體認到能在海上生存的人才是擁有真正的實力,而真正的海盜不是在於征服海洋、找到寶藏,而是擁有自由與友情,這是告訴我們唯有「好的卡通與生活產生關係,才能讓人反省與懷念」。
另一部關於海洋傳說的卡通《海王子》,它是出自於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之手,1969年在日本連載長達兩年,1972年富野喜幸繪製成卡通,1978年於台灣的中視播出,慘遭滅族身份的海王子擁有一頭的綠髮,白色海豚(露卡)是他的朋友,當他得知自己是托里頓族被普西頓族滅族的身世時,興起復仇與保衛自己種族的使命,粉紅色的水母是海底的通訊員,當牠發現海王子的蹤跡,牠會輕敲深海的底岩通風報信,透過一個個水母傳遞海王子的下落,促使普西頓族發動攻擊,海王子如同科學小飛俠一般以小搏大,奮戰不休,透過故事的發展,手塚治虫藉由海王子為人與人之間的爭鬥感到悲傷之餘,提問戰役的意義在哪?《海王子》延續了手塚一貫的生命關懷主題,站在人文的角度去質疑文明發展的弊病,這弊病促使他提出熱愛生命、反對危及生命存在的事物如戰爭,這主題下手塚繪製了《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怪醫黑傑克》、《寶馬王子》、《三眼神童》等漫畫,尤其是1952年繪製的《原子小金剛》被日本動漫畫界喻為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