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朱文輝:初秋楊家詩園雅聚

2017/11/2  
  
本站分類:藝文

【歐華作協專欄】朱文輝:初秋楊家詩園雅聚

●圖片說明:允公伉儷與文輝夫婦合影

謹以此文向楊詩人允公父子致敬,並此遙遙祝賀楊夫人王大姐曼施在巴黎與眾兒孫們歡度八十壽辰,福康永伴。

瑞士的山和水,一向都是秀氣裡飽含靈韻:湖面有聳山高峰的倒影,置身於高處,可以將時而湛藍時而碧綠的湖面盡收眼底,怡神清心。

9月12日那天中午,我們夫婦倆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到遠離蘇黎世市區35公里的湖畔優納(Jona)山丘小鎮,下了火車信步走上一段全是美宅麗園的住區,來到詩人楊岡(青峰)兄和畫家尹燕君夫婦的寶居,這個位置可以遠遠眺望對面百餘公里之外峰巒連綿的阿爾卑斯山群巔以及眼底下中央盆地那個平如明鏡的蘇黎世煙波大湖。楊家有至親自遠方來,我們是陪客,受邀來與詩壇及文壇前輩楊公允達以及也寫文章的夫人王曼施(王萍)大姐聚敘。允達公剛剛在外蒙古主持完畢第37屆世界詩人大會,經由台北飛往巴黎,再轉來蘇黎世探望兒媳——也就是咱們歐華作協的新起之秀青峰及燕君夫婦。承蒙他們客氣,熱情邀請我們前往宴敘。心頭念及好山好水又有好飯吃,自然二話不說,很開心地接受這份盛意。

007.jpg 
●文輝與青峰及燕君夫婦合影

008.jpg
●文輝與尹燕君的兩幅畫作合影

009.jpg
●尹燕君的畫作

楊允公伉儷精神氣色極好,遠道而來,未現半點疲態。他那口讓人聽了如沐春風的純正《北平國語》,音調深沉,不徐不疾,入耳覺得儒雅,一股親切之感自然湧生。此外我也愛聽他用字正腔圓、純熟雅緻的英文致詞或朗詩,往往讓人迷醉。

青峰和燕君夫婦,兩人一向輕聲慢語,相敬如賓,一舉手一投足盡見彼此的溫柔與關愛;一位是幼承庭訓,受到爸媽詩書禮教的薰陶,也以詩文見長,承接了詩人父親的文學基因,如今頭角漸露,崢嶸可期;賢妻也是出身外交官家庭,自幼隨著雙親走遍世界各地,閱歷豐廣,她的彩筆展手一揮,便是好畫一幅,作品呈現的構圖、色彩及意涵,在在令人驚艷。兩位除了精通多國語言之外,更是有顆慈善悲憫之心,二、三十年來先後旅居華洋世界各地,足跡之所至,公益志工的善行義舉溫暖了無數弱勢老人和婦孺的心田。楊家父母慈愛,子孝媳賢,上下兩代都是篤信基督的子民,祥和的家庭與瑞士秀麗的山水組成了一幅圓融調和的圖畫。

有幸同時與他們父子兩代緣聚蘇黎世,把酒話詩說文,我夢中的春夜宴桃李園場景和蘭亭氛圍,於此成了親歷的體驗,開心至極。

允公及曼施大姐這些年來仙侶仙蹤海內外各處遊走,如今難得有緣再臨瑞士相聚,聆聽他講述藝壇文林以及他過去馳騁新聞與政界的軼事,是我們在青峰夫婦家享用好菜好酒好茶好甜點款待之餘的更大收穫。

詩人父子,今年先後各自推出了新的多語詩集,承蒙他倆不棄,各賜贈我一本。其中允公大作是2017年6月由台北普音出版社推出的中英文對照詩集《太空的星辰》(Stars),一共選錄了早年到2017年2月共60首詩作(最早的一篇作於1953年);青峰的詩集是2017年5月由台北文哲史出版社發行的中、英、法三語詩集《感動》(Emotions),是他2016年6月推出自己生平第一本中、英、法對照詩集《瞬間》(Moments)短短不到一年以來的第二本三語對照詩集(共20首),創作之勤、心靈活動與感觸之豐富,可見一斑。

001.jpg
●詩人楊公允達贈送詩集【太空的星辰】

002.jpg
●青峰贈送文輝詩集【感動】

004.jpg
●詩人楊公允達及公子青峰贈送文輝詩集4人合影

010.jpg
●文輝贈送2017年8月剛出版的德文推理小說 ”Mordversionen” 給青峰

★★

我個人覺得,經過幾千年的嬗遞演變,古今中外詩歌的面貌與形式也不斷蛻變與更新。詩歌的五官及身形,有些是天生麗質難自棄,有些是濃妝淡抹總相宜;而處於當今資訊爆炸、事物快速變化的新時代,文學和詩歌的書寫有些不免刻意敷粉塗脂化妝添姿,有些則整容變臉嘩眾取寵,不一而定。我等凡人走入群眾,若以素顏真容示人,心熱意誠即足以感人,會讓與你互動的對方產生樂於親近的印象。行文作詩,道理亦然,質樸而言簡意賅,自有一股清新飄逸之氣讓人喜愛。

好詩,其實用不著耍玩太多花俏,能把心靈中的真實感情映射出來便是引起共鳴的佳作。赤子之心,其所發顯的童言童語,代表著天地自然的純真,能拉近聽者的距離,不知不覺便與之認同。

古今中外不少些詩句,結構簡單,用字淺白,我們讀來輕易能懂,不難領會箇中深遠的寓意,讓人為箇中之意味低吟沉思,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

又如:

《雲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為偷閒學少年。》(宋‧程顥)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唐‧白居易)

還有唐代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和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等等,都是例子。

再舉瑞士幽諷詩人賦嵐詞‧何樂(Franz Hohler)兩首作品來當佐證:

婚姻的文法

這樣的語句:
「咱倆在幹嘛?」
此時咱倆便與
一個虛有其表的複數
沾上了邊
其實
它是兩個單數的組合
其一為陽性
另一為陰性

陽性單數問:
「我在幹嘛?」
陰性單數答:
「你在幹嘛?」

論斤論兩的死

今天
爺牟利*1
圖書廉價大拍賣
以重量計價
說明白些
一公斤八瑞郎

在旅遊指南
馬的故事
和甘池的舊小說之間
我驀然瞥見
那本《安通‧馮‧魏柏之死》*2
據我所知
他是
戰事接近尾聲
遭佔領軍
射殺
但不知緣由
我想買下這本
然而就在
女店員將該書
夾在現代談的音樂聲中*3
往秤台一放
操著菜販的語調說
三六○公克 —— 兩塊九瑞郎

這時安通‧馮‧魏柏
便又死了第二次

【筆者註釋】
*1 蘇黎世大百貨公司Jelmoli
*2 安通‧馮‧魏伯(Anton von Webern)是奧地利作曲家,第二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納粹占領奧地利期間,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音樂,他被迫隱居。1945年被一美國士兵誤殺。
*3現代談(Modern Talking)是1980年代德國流行音樂雙人合唱團的團名,由Dieter Bohlen和Thomas Anders組成。
【筆者讀感】聲光電媒體已主宰了我們的心靈,凌駕了文字世界。書本,已被打入冷宮,躲入暗角茍延殘喘。詩人的感觸甚敏,於是發出如上的喟嘆。

★★

回過頭來品賞楊允公詩人父子的作品,感覺亦是如此。

我讀允公的《楓葉》——

你走後,日子過得很慢
不久,我就會聽到
冬季的老調

(有詩情,有畫意,有令人沉思之處)

《鏡子》——

鏡子裡
今天照進的眼神
不見六十年前的稚氣
不見四十年前的帥氣
不見二十年前的傲氣

今天的鏡子裡

出現一個
白髮蒼蒼的老頭兒
眼神沉歛
深不見底

《選擇》——

你選擇走這一條路
就失去了走另一條的機會

你永遠不會知道在另一條路上
會遇見什麼人
看到什麼風景

《時間之二》——

跨過去
跨過這裡就回到了家

可是,跨過這裡
回不到過去

(以上三首用字淺白,輕易能懂,卻含意深遠)

捧讀允公的詩,有些可以讀出人生的智慧和穩熟:

《你我他》——

你們的膚色是白的
他們是黑的
我們是黃的

可是
你我他身體裡流的血
都是鮮紅的

你們說英語
他們說非洲土語
我們說的是華語

可是你我他笑和哭的聲音
都一樣

《抹煞》——

不必開口
你要說的
已經寫在你的臉上

那張刻在我心版上的
豈能輕易抹煞

(筆者很讚賞楊詩人在英譯裡使用 ”deleted” 這個全球化新時代不論中外老幼婦孺皆知的字眼來形容《抹煞》:How can it be / Just deleted)

有些詩作的哲味叫人咀嚼不停,愈嚼愈香,且有好多首是以現代的手法呈現了類似中國傳統詩的對仗風格:

《遺風》——

我們走的時候
留下一片清白
讓我們在陽光下抬起頭來行走

我們活在你的影子裡
沒有沾污了你們的名
我們子孫的天地也被您們點亮了

(除了前後對仗,更有三度空間的透視跨越感)

《抱孫子》——
(這首作品節錄自楊詩人2013年9月由台北普音出版社出版的九種語文五首詩《山和水》中之第五首)

(… …)

抱孫子的感覺
像抱著滿懷陽光
作祖父的感覺
像枝葉繁茂的樹

從他的眼睛裡
我看到我的兒子
從我的眼睛裡
他看到他的爸爸

(… …)

我抱著孫子
抱住滿懷陽光
孫子摟著我
攀住一棵大樹

是不是讀出了猶如唐朝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那種前呼後應、工整對照的排比結構韻律美?

★★

我們讀詩品詩,賞味往往因個人主觀的思維及心緒而異。有人喜歡清淡甘飴,有人偏愛濃郁香醇。然而清粥小菜也好,抑或麻辣火鍋,乃至怪味雞、臭豆腐、西方奶酪、紅酒以及中國烏龍、毛尖、白干,堪稱風味各有不同,苗頭相互別比,舌尖味蕾的受納程度自然也就高低不一。

青峰表示,他的詩作但求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用最淺顯簡單的文字去捕捉外在的物象,反映內心的情感。在他第二本詩集《感動》的自序裡便這麼認為——

《現代詩人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用最簡單的形式及最少的文字來表達最深刻的意義及最強烈的感情。一個有創意的詩人必能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人人能懂、卻也使每個人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悅的時代語言。》

他覺得,《寫下一些雖然簡單》,但卻在他《生命中留下深深烙印的故事》以及《一些迄今為止仍讓我激動且心跳不已的瞬間》,是《不需要太精美的字句》。這是他在2016年問世第一本詩集《瞬間》中所表達的個人詩觀。

他收集各型各式飽含人味、人性及大愛的瞬間,用言簡意賅的字句來表達他的感動。所以我讀他的詩作,便覺得篇篇均能飛入尋常百姓家,貼近你我他的心層。

《這就是我的人生》——

(… …)
這首自創歌曲
寫下了我的故事

(… …)

唱片公司全都拒絕了我
但是街巷卻給了我
世界上最好的舞台
以及在乎我的聽眾

《舉廣告牌的人》——

就像每天一樣
我站在這裡
高舉著一個廣告牌

(… …)

我沒有家人
沒有退休金
有的只是一身病

為了每天一點錢
我舉著豪宅廣告
那是我不敢奢望的住房啊

(… …)

(卑微中,讓人見到挺直腰桿的偉大;沉默中,令人聽到呼籲公平的聲音)

《老街》——

我穿行在老街巷裡
踏在鵝卵石的步伐
帶我走進歷史

似乎聽到古代飛馳來的馬車聲
看到先人留下的腳印

我走失於迷魂陣般的街巷裡
卻在每個轉角處
都發現新的驚喜

我坐在一棟老宅門前台階上
慢慢感受周圍的一切

突然
親愛的老宅
你開始向我傾述

除了你之外
無人記得
誰曾經住過這裡

無數的人們
到來和離去
無數的財富
在這裡被創造和毀滅

從建築石塊的裂縫中
滲出來的是
笑聲和眼淚
陰謀和諂媚

你見證過
大大小小的
悲歡與離合

對你來說
在如戲的人生裡
人們像停不下的走馬燈
一切不過是無謂的追求

親愛的老宅
謝謝你給我這些忠告

但是現在
我已起身
走入人群
再度回到我的人生

無論你說的
是多麼真實
我還是想看看
人生將會如何

期望在每個轉角處
都能繼續發現
新的驚喜

(這是青峰2016年4月遊西班牙瓦倫西亞,面對古蹟與老街的心靈對話,發思古之幽情,飄逸出悠遠的人文照映)

《老馬》——

(… …)

最後的觀光客離去後
再度剩下主人和我

(… …)

我們再次用血汗錢
賺到了生活費

(… …)

我已逐漸老去
不知還能陪伴主人多久

因此明天天一亮
無論如何
我還要忍痛
再度爬上山頂
將老爺子的錢袋裝滿

再看一次
他燦爛開心的笑容

(這首作品有童趣的敘述;老驥伏櫪,承擔重任、鞠躬盡瘁照亮別人,此番忠耿,也讓人讀來心情有些沉重…)

我從青峰的言行舉止以及詩作裡見到了傳統讀書人的儒雅和承襲自禮教傳家的溫良恭儉讓。故爾,文如其人,詩如其人品。我逐頁逐頁讀來,就像他的收尾那首作品那樣,讓我不知不覺地盪入了他經營的詩園:

《一壺茶》——

朋友剛砌了一壺好茶
淡淡的香味
頓然把我帶走了

我隨著茶香

離開都市
經過鄉村
穿過田野
翻山越嶺
最後終於

來到了茶園

(蒙太奇的鏡頭讓詩意穿越時空,昇華了心靈,掙脫了勞形的案牘和俗塵,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與綠意相擁。)

2017/9/25/Mo/00:45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5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