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

2019/10/7  
  
本站分類:生活

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

本書為赴蒙古烏蘭巴托展覽之圖錄,展件約可分「文明的印記」與「蒙古帝國的回憶」二部分,展出中華漢文化自古以來文字之不同載體,如甲骨文、金文、碑拓、稿本、鈔本、刊本等;另展出與蒙古相關之古籍,八思巴文碑拓,當代臺灣出版有關蒙古之書刊等。

立即訂購《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紀念八思巴文制定750年展覽圖錄》

 

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紀念八思巴文制定750年展覽

國家圖書館應蒙古國家圖書館的邀請,將赴烏蘭巴托該館辦理「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紀念八思巴文制定750年」展覽,展期為2019年9月9日至11月9日。蒙古國家圖書館表示,這將是今年烏蘭巴托最重要的文化展演活動。
 
這個展覽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中華文明的印記」,這部分展出70餘件漢文化的古籍文獻,以呈現文字書寫載體的演變和多樣的風格。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從3千年前的甲骨文和稍晚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到後來竹簡、木簡上的文字紀錄,用繩子串捲起來,就成為中國最早的書冊。還有就是刻在石塊上的文字圖像,用紙拓下來就成了版畫藝術,也便於保存。中國的手抄本、繪本歷史悠久,從紙張發明以後一直到19世紀現代印刷大規模運用之前,中國人始終保持這樣的藝術表現。印刷術發明之後,各式印本、刊本不斷的推陳出新,造就了中國書籍印刷史的豐富內涵。
  
另一部分是「蒙古帝國的回憶」,展出30餘幅蒙古文和八思巴文碑拓的掛軸及蒙古帝王畫像。八思巴文是忽必烈汗1269年命國師八思巴制定的文字,明初蒙人北走後還用過一段時間。蒙古在13世紀征服了歐亞,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人南下牧馬,征服中國建立元朝,成為大帝國的一部份,也成了漢蒙兩族共同的歷史。蒙古人在統治中國期間,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在各地留下的石碑在在都是蒙古人的回憶,多記載皇帝聖旨、諸王令旨等法律規範,成了蒙古人的統治工具,但蒙人也入境問俗,廣立崇奉孔子、顏淵之碑碣,又充份顯示蒙人的統治技術。今年適逢八思巴文制定750年,做為正式的官方文書,在朝廷昭告天下的碑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漢文和八思巴文的並立書寫。
   
展覽也展出國家圖書館藏40餘冊與蒙古相關的古籍,有蒙古的歷史,有蒙古人征服中國的記錄,有朝廷的政治制度,有個人大江南北的旅行觀察,有蒙古文人的詩文集,還有飲食及衛生習慣的介紹等,完整的呈現古代蒙古人的精神風貌,重建了13世紀蒙古人生活的各個場景。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了八思巴文的百家姓,這可說是蒙漢兩族文化的共同象徵,也為這次展覽做了最好的註腳。
  
本館與蒙古文化界素來友好,2006年元月蒙古國家圖書館館長亞金(Hatagin Go Akim)即來函表示願與臺灣建立學術交流關係,本館前館長莊芳榮即於該年8月正式訪問蒙古,與蒙古國家圖書館簽訂協議,建立圖書交換、人員培訓、數位典藏等多元關係。2008年曾任蒙古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的中央兒童圖書館館長歐藝必列格(Oyunbileg Damdinsuren)女士來臺訪問本館。2009年7月本館前館長顧敏訪問蒙古,與中央兒童圖書館簽署合作協議,於該館設置「臺灣書院」,並拜訪該國國家圖書館及前外長、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執委會委員的Erdenechuluun Luvsan大使。2010年6月本館與蒙古駐臺代表處於本館辦理一場盛大的藝文展演活動「湛藍的秘密海印—2010蒙古佛教經典藝術大展: 雕塑、音樂及佛教藝術」,蒙古前總統奧其巴特(Orchirbat)伉儷親臨剪綵。2013年4月本館80周年館慶,舉辦「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蒙古國家圖書館館長Khaidav Chilaajav 應曾淑賢館長之邀訪臺並發表演講「蒙古國家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趨向」。2013年7月蒙古駐臺代表偕該國國會議員Bayarsaikhan Garidkhuu 及 Gaubat Dashdondog 拜訪本館曾淑賢館長,渠等對本館典藏元代古籍表達感謝,並希望雙方擴大合作。2015年11月本館與蒙古駐臺代表處共同舉辦「臺蒙詩人詩詞朗頌會」由多位蒙古及我國詩人擔綱,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筆會會長皆參加活動。2016年8月本館更在蒙古代表處的蒙語翻譯協助下,出版《蒙古相關古籍文獻圖錄》一書,普獲臺蒙兩國學界的好評。今(2019)年1月15日蒙古前外長Munkh-Orgil Tsend 拜訪曾淑賢館長,參觀本館有關蒙古之古籍,更表示希望蒙古民眾也能欣賞這些寶貴的資料。
 
 

本文轉載自國家圖書館--公告資訊--活動與新聞發佈--蒙古帝國的回憶與中華文明的印記---紀念八思巴文制定750年展覽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7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