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瓊林的複瓣蝶豆花@文:陳慧文 圖:陳鴻文

2019/7/27  
  
本站分類:旅遊

來自瓊林的複瓣蝶豆花@文:陳慧文   圖:陳鴻文

來自瓊林的複瓣蝶豆花@文:陳慧文   圖:陳鴻文

金門日報副刊*2018/06/05
 

   門前的長型花盆裡,沿著木條蔓生的茂盛綠葉中,開了五朵複瓣蝶豆花,有如寶藍色的玫瑰,重重旋繞的花瓣像嬌豔的酒窩,令人陶醉。每位到訪的親友,甚至行經的路人,都不禁駐足,讚嘆她的美。弟弟說:等到她們長出了莢果、生出了種子,他也要將這好消息發布於網站,與園藝同好們分享,就像當初他如何拿到這珍貴的種子一樣……。
  年前的一個假日,弟弟欣喜若狂地告訴我:他在「金門植物交流站」登記索取複瓣蝶豆花的種子,竟然入選了。原來,這個植物交流網站,經常有熱心的鄉親提供珍稀的樹苗或種子,供民眾免費索取,往往消息一出就是「秒殺」,弟弟過去也曾申請過幾次,總是向隅,沒想到這次居然「中獎」,而野生蝶豆花是單瓣,複瓣的蝶豆花是由園藝愛好者特別悉心栽培出來,而且往往只開花不結果,僅有少數結出莢果,每個莢果中有六到十顆種子。對愛花人士來說,「複瓣蝶豆花的種子」幾近傳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今竟有人佛心來著,免費贈與有緣人,怎不令人雀躍!於是,我和弟弟便驅車前往瓊林,領取那得來不易的夢幻種子。
  在金門居住多年,這還是我第一次到瓊林一遊。行經瓊義路,但見兩側鬱鬱蒼蒼的小葉南洋杉,將巍峨聳立的「御賜里名」石雕牌坊襯托得更加典雅莊嚴。原來此地古名「平林」,明熹宗時因平林進士蔡獻臣在朝,學問淵博、為官清廉,深得皇帝嘉許,特改賜其出生地為「瓊林」,足見此地自古便是地靈人傑,文風鼎盛,民俗淳美。
  走在瓊林蜿蜒的石板道上,覺得這兒就像我的家鄉水頭村,綠草如茵、綠葉如帳,白牆紅磚的閩式古厝錯落其間,是個美麗淳樸的好地方。穿越村落的溪沙溪水勢緩淺,寬廣的河床上草叢茂密,各色野花迎風搖曳,生機盎然。據說這條河曾經浩浩湯湯,甚至水滿成患,在河畔安置風獅爺、在上游興建水庫後,才解決了水患問題。每戶人家的屋旁,都隨興地墾著幾畦菜園或花圃,午睡後的婦女從容地起身澆幾盆水,老人家圍著白色的石桌椅喝茶聊天,孩童們在草坪上笑語如織,玩著「鬼抓人」一類的遊戲。間或有前來觀光或投宿的遊客,騎著機車經過、拿著相機踅逛,似乎也並未打擾瓊林的恬靜,倒像是幾滴水滴進了海洋,他們也自然放慢了腳步、放鬆了心情,沉浸在這如詩的田園畫圖中。
  我們在村中逛了一圈,參訪了那座披著紅披風、威風凜凜、大名鼎鼎的瓊林風獅爺,再往前走些,便找到了這天的目的地──「笨斗居」民宿。紅色的屋瓦和磚牆古色古香,白色的牆面上瀟灑又古雅的書寫著「笨斗居」三個大字。走進去大致參觀了一下,保留原有的三合院和迴廊格局,輔以現代化的冷氣、電器等設備,不但冬暖夏涼,而且採光通風均佳。民宿老闆是個和藹憨厚的人,頗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的隱士風,他微笑地交給我們一個透明塑膠袋,沒有多說什麼;塑膠袋內裝著十顆黑褐色橢圓形的種子,弟弟握在手裡,像握著無窮的希望!
  弟弟珍而重之地在長型花盆的有機土中撒下複瓣蝶豆花後,適逢「春天後母面」,天氣陰晴不定,而複瓣蝶豆花是種怕冷的花,所以稚嫩的小綠葉長出來後,每當天氣和煦,弟弟便將花盆抱到屋外「做日光浴」;天冷或下雨時,便抱回室內避寒,好似呵護嬌嫩的嬰兒。雖然最後十顆種子只成長了三棵,但已生機盎然、綻放嬌顏,但願這三株來自瓊林的複瓣蝶豆花,能在我們家生生不息,甚至再結出夢幻種子,讓更多鄉親能體驗種植複瓣蝶豆花的美好和喜悅!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7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