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
假如說、人身只是肉眼難於觀察的丁點微塵,一時間聞者必難相信。兩千多年前莊子曾比喻國家無非是蝸牛之角,戰爭殺戮這麼凶殘的事,為著那芝麻綠豆大的面積而比強弱,實在可笑。但當局者迷,帝君豈肯相信所擁天下僅如蝸牛之角?
多年前我撰作過一篇散文,題目是:“地球是一粒沙”,頗感自豪的以為眼光獨到?豈知有一次和幼子明仁聊天,當時尚在墨爾本大學讀書的少年郎隨口回應我一句: “不對”,便滔滔不絕以他對天文學認知,肯定說 : “地球最多只是半粒沙”,初始以為他胡謅,聽他詳談後唯有承認後生可畏。
近日偶讀倪匡先生大作,提及地球大小無非是微塵,不得不修正我多年前的看法。為著行文方便,仍沿用細沙比喻地球,至少讀者肉眼能從海灘拾起一顆沙粒,然後發揮想像。
在無邊無際的太空宇宙裡,姑且將它看成是荒涼廣闊的海灘,靜靜擠擁堆疊著是數之不盡大小沙粒,這堆沙粒當然以兆為計算單位,總之至今以人腦有限智慧仍無法確知其數目。但其中有顆閃爍藍光的小小沙粒內,竟蘊藏著七十億人口,並正以每天接近三十萬之數增長。(全球每年出生嬰兒約一億一千萬,減去全球每年逝世的六千萬人,年度淨增長約五千萬人口,略多於兩個澳洲總人口。)
來到沙中的人就當成微塵吧,兩百年前全球有九億七千餘萬人口,一百年前增到十六億五千萬,去歲統計是七十億。這一百一十四年竟然激增了五十三億五千萬,速度極快,估計到二千零五十年、地球總人口將有八十九億零九百萬,比現在多出十九億餘。人類必將面臨飲水、糧食、土地等眾多生存危機,引發天災、人禍、戰爭種種苦難亦將有增無減。
“人”這類微塵因處沙粒內,卻很自傲認為是那顆沙粒中的萬物之靈?又相信是有榮寵的特殊物種?許多醉生夢死者爭奪名利,妄想長生不老,希望到達永恆;雖然人壽漸增已有少數人可享天年之齡(百歲人壽俗謂天年),可惜至今世間仍無長生不老藥。
微塵飄浮,歷劫而生,八苦嘗盡後、必飛灰煙滅;功蓋天地者,開創歷史者、偉大科學家、能造福全人類各行各業的專家們,有幸留名千秋。至於陵墓亦遲早在時間長河嘆息聲中風化,何況是木乃伊、等待復活,無非是南柯夢境,太虛幻象,鏡花水月。
宇宙之神,為何會眷顧躲藏在億兆顆星海群中、那顆並不突出卻被微塵溢滿的地球細沙內?這些自以為了不起的塵埃微粒,還要特地開辟天堂?想像西方極樂世界去接待?更要營造地獄囚禁微塵。人在生存過程以極豐富的幻想力創造神、衍生佛,或可減輕生之無奈及死之恐怖吧?
一旦科學家確證天宇中這顆小小的藍色地球,查實只是宇宙內那麼一丁點、肉眼難見到只隨著軌道飄浮的微塵,人啊!我們存活在小小小小的微塵內算什麼呢?還有什麼值得去爭奪呢?
撰於五月深秋墨爾本無相齋。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3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