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枝筆,向未來進軍/徐望雲時評

2016/2/17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徐望雲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
用一枝筆,向未來進軍/徐望雲時評

圖片來源/Komsomolec

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由台灣台中明道中學主辦的「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向全球徵稿(當然包括加拿大)了。

這個文學獎,我熟得不能再熟了。因為主辦的明道中學,是我(在台灣)服完兩年的兵役,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在該校任職了兩年教師。

猶記得當年退伍前我投寄了兩份履歷表,一份給了台中的一所天主教女子高中,面試時,校長問我有沒有女友,是否打算一年內結婚,我回答:「是有女友,但我剛剛退伍,還未正式投入職場,不太可能想到結婚的事。」

於是,我就被拒絕了。畢竟那是一所教會的女子中學,保守的校風沒有辦法接受未婚的男教師,我可以理解。

但第二份履歷給了明道中學就不同了,那是一所私立的大型綜合中學(有初中、高中,還有職校,也有夜間部,方便職場人士就讀),校長汪廣平對教育,有一種聖徒式的執著,尤其對學生文化氣質的培養,特別注重。

猜測校方之所以會聘用我的理由,應是有一部分與我在大學即在各報章發表文學作品,並曾在電台製播過現代詩朗誦節目有關。

我在進明道中學時,學生文學獎(當時還叫全國學生文學獎)即已辦了多年,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的負責人,也是現在該校的副校長林雯琪,是我當年的同事,我們同一個辦公室,她的座位就在我旁邊,她是政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也喜歡創作,有一次跟我聊到汪廣平辦學生文學獎的初衷。

由於 明道中學辦學有成,每年盈餘不少,加上那幾年台灣運動風氣(尤其是棒球)鼎盛,校方本有意弄幾支球隊出去比賽。意見到了校長那邊打住,汪廣平認為,在學校 課業那麼重的情況下,還要組織球隊,先不管能打出什麼成績,但有一個結果是必然的,那就是,造就一些「特權學生」,這些學生忙著練球,忽略課業,還要靠老 師私下放水才有可能畢業,這不是汪廣平希望見到的。

雖然運動隊伍的構想沒有成功,卻給了汪廣平一個靈感:針對學生辦一項大型的文學獎。由於明道中學本身就有《明道文藝》月刊(現已改為雙月刊),以這本文藝刊物做平台,可以邀到重量級的詩人作家擔任評審並協助推廣,要不了幾年,文學獎越辦越大。

我在明道中學兩年期間,每年都擔任新詩和散文組評審,發現「每個」(是每個,不是大部分)參賽學生,都能掌握到很好的寫作技巧,不論是寫親情、詠物或者說故事,都很到位,看得出熱愛寫作的孩子,對文字自有一種能夠駕馭的天分。

在當今電子產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遊戲……)充斥,且逐漸消耗孩子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和描述能力之際,參加這項文學獎,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文字的技巧和藉由文字說故事的功夫,做為本地(中文)老師、家長,何妨多鼓勵孩子踴躍投稿。

2013年開始向全球學生徵稿,去年共有1356篇作品參賽,來自海外作品共有525篇,而49個得獎者中,更有6個來自海外,今年這消息在加拿大發布,我私心希望能有加拿大的孩子用他們的筆,進軍這項文學獎,甚至得獎而歸。

徵稿的細節不是本文重點,就不說了,不過,有興趣參與比賽的本地中學生,可上「明道文藝」網站(http://www.mingdao.edu.tw/culart/),再點擊進入「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在線投稿系統」投稿。詳情或查詢也可上「明道文藝」網站,或電郵至:mdla@ms.mingdao.edu.tw 。

徵稿日期至(台灣時間)3月3日為止。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