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新動態
作家楊富閔 11月14日於金車藝文中心談寫作經驗
2015/11/17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
圖片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
金車文學講堂於11月14日邀請到作家楊富閔,以「偏鄉孩童進城去:我的文學寫作經驗」為題,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楊富閔,1987年生,臺南人,東海中文系畢業,目前就讀台大台文所博士班。曾獲「2010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2013台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2011、201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選入多種選集。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集《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
解嚴後的臺灣囝仔
作家楊富閔出生於1987正逢台灣解嚴,成長於善化與玉井旁邊的大內鄉,現為台南市大內區。這塊曾文溪蜿蜒而過的土地上,大部分的居民們都姓楊,四周的鄰居都是親戚、長輩還有可能是你大內國小相隔多屆的學長姐;在這樣關係緊密的鄉鎮,楊富閔紀錄下童年在宮廟、有亭仔腳的透天厝與三合院古厝的各種生活故事。
偏鄉成見
對楊富閔來說居住於有溪又有山的大內鄉,帶來自由感,而生活上物資則需跑到隔壁善化補充,書籍要到其它縣市去尋覓,大內圖書館功能則是集合地標。在偏鄉生活,小時候父母親認為學業是無法與城市所競爭,楊富閔說那也許那是一種焦慮與成見,而他一路由大內國小、麻豆黎明中學、台中東海大學,一路讀到現在台大台文所博士班,這樣的過程就像是偏鄉孩童走進城市中,鄉間生活經驗豐富了兒時生活,近年作品更以家鄉為書寫主題,道出年輕一代的鄉土文學。
嶄新眼界
身為一九八七年之後出生、享有各種自由的年輕世代,楊富閔以嶄新的視角開啟鄉土文學書寫形式。楊富閔在課本上獲取基本知識,在生活中身體力行探索台南各地風情,從而寫出解嚴後台灣囝仔心靈小史。由於同時進行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他也特別關注台灣文學各個階段的作家身影,相當欣賞日治時期的客籍作家龍瑛宗。楊富閔指出,因為接觸台灣文學,使得他對於一個作家的認識,不僅是單本作品的吸收,而是藉由全集式閱讀,歷時性的重返文本創作的時空背景。他發現閱讀台灣文學也是閱讀台灣的歷史、地理、音樂、美術。台灣文學這條路蘊藏的能量豐沛無窮,而楊富閔正努力地向前邁進。
關於金車《藝文風》雜誌
由金車文藝中心發行,介紹藝術家、文學家創作與書寫意象的雙月刊,目前在台北、宜蘭各有30處免費索取點,也可以到金車藝文中心官網免費下載電子版。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2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