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數位出版新新聞
閱讀大數據:夏天讀羅曼史、新年假期換看非小說、健身書買來只是安心而已
圖片來源/Dr.Farouk
大數據當道,如今出版商與電子書商也開始引進大數據來觀察過去很難取得的讀者行為資料,許多有趣的數據與統計,及讀者閱讀電子書的偏好、時間以及閱讀方式也因此進一步揭露。
日前,在紐約舉辦的2015年數位圖書世界( Digital Book World)研討會暨博覽會剛落幕,其中一場討論電子書閱讀行為的座談會中,有多位數位出版與平台業界大咖出席,包含電子書閱讀服務 Bluefire 執行長柏爾斯(Micah Bowers)、數位出版供應商 OverDrive 行銷與通信總監伯萊(David Burleigh)、電子書訂閱服務平台 Scribd 技術長弗里曼(Jared Friedman),以及 Kobo 總裁譚布林(Michael Tamblyn)。
網路書訊雜誌 Publishing Perspectives 記錄並整理出了這場座談會的要點,摘錄如下:
數位閱讀已融入生活
弗里曼首先從讀者的閱讀趨勢談起,「有半數的電子書讀者會使用兩種以上的數位裝置,而10%的讀者更會使用三種以上的裝置。讀者已經越來越傾向讓數位閱讀裝置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了。」
譚布林則點出,談到數位閱讀,我們如今必須分清楚談的是電子書閱讀器,還是 App。他指出,Kobo 的讀者中有 15% 到 20% 會使用多種閱讀裝置。「不過其他國家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在日本,人們是不用電子書閱讀器的。那裡完全是智慧型手機跟平板的市場,因此使用多種閱讀裝置的讀者比例會高許多。」
這一說法亦獲得柏爾斯認同,他說:「我們的使用者有40%都會使用多種閱讀裝置。」
讀者的閱讀喜好其實有跡可尋
而當更進一步分析閱讀時間與閱讀偏好的關係時,譚布林舉 Kobo 的讀者為例:「夏天是閱讀羅曼史的高峰季,而新年期間人們則比較喜歡讀非小說類,」不過,他也補充,讀者的閱讀偏好通常是穩定的,「愛讀羅曼史的就會一直是羅曼史讀者,愛讀科幻小說的就會一直是科幻小說讀者。」
至於什麼樣的書,讀者比較有可能會願意讀完呢?弗里曼以 Scribd 的使用者為例,指出大概只有 5% 讀者在打開健康與健身類書籍後,能把它翻完,而這當中瑜珈類書籍恐怕是讀者最容易半途而廢的類別。
不過,譚布林也指出了一點值得玩味的事實:比較小說類與非小說類,讀者似乎會比較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在非小說類上面。
堅持越久,越容易讀完
伯萊則指出,OverDrive 統計了他們2014年度借閱次數最多的三本書──《永不屈服》(Unbroken)、《控制》(Gone Girl)、《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其中大概只有 6~11% 把書讀完, 30% 則只讀了一半,「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借閱期到了,或者他們乾脆去把書買下來了。」
柏爾斯進一步補充:「讀者若讀得越後面,就越有機會把整本書讀完。」而比較讓他驚訝的是,不同讀者之間的閱讀時間量曲線差異相當明顯,「35%的讀者一天只花一個小時閱讀,而有 17% 則會花上兩個小時以上。」
在 Scribd,借了小說讀到一半暫停,大約只有 10% 的讀者會在一個月或更久的時間之後回頭繼續讀。而在 Kobo 的數據中發現,讀者一旦將書讀到約一成左右,就更容易產生將書繼續讀下去的動力,並且提高購書的機率,儘管這並不代表讀者就會把書讀完。
書籍難易度的確會影響讀者閱讀速度
另外,弗里曼也提到,Scribd 很想知道一本書或其內容能夠打動讀者的原因是什麼,「會因為書的難易度而改變嗎?會在書的哪個部份降低閱讀率呢?是否有哪個特定的點會讓作家失去讀者呢?」
他以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作品為例,「閱讀的速度跟完成度有很大的差距。《貓的搖籃》(Cat’s Cradle)就易讀許多,相對閱讀速度就快,但閱讀他的其他實驗性作品就要慢上一半。」
不過,回到用大數據來分析讀者行為這個主題,柏爾斯也感嘆地說,閱讀是「一個數百年的產業,但直到近幾年才開始用數據看事情。將來我們還得參考命名學,才能夠發展出一套標準呢。」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r.Farouk
資料來源:
- Ebook Platforms Know What, When and How You Read
- They Know What You Read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4 回應: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