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仁:「勞者多能」,人如果勤勞,才能增強自己的能力

2015/4/23 上午 09:30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
劉昭仁:「勞者多能」,人如果勤勞,才能增強自己的能力

圖片來源/小賀攝影

這次作家生活誌邀請到了即將開始在下個月出版《向歷史人物學品格》系列書籍的劉昭仁老師來參加我們的作家專訪。

專訪一開始,劉昭仁老師簡介了自己的求學與任教經歷。從初中畢業後,他進入嘉義師範學校就讀,大學念台灣師大國文系,畢業後任教高中二年。服役退伍前考上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劉昭仁老師有著非常豐富的任教經歷,以前曾當過三年的小學老師,也當過高中老師,然後再到大學教書。一開始任職於實踐大學,後來有五年的時間到台北醫學院任教,並擔任校長室主任祕書,直至72年才又回到實踐,一邊教書一邊擔任該校主任祕書,兩校加起來的教學生涯長達三十六年,今已退休。在教育界總共服務四十一年。

S__28901378.jpg

劉昭仁老師各時期留影(攝自螢雪齋主人七十自述)

品德教育應向下扎根

劉昭仁老師說:「因為多年的教學經驗,我體認到倫理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到大學再談可能有點晚了,從中小學扎根會比較好。在大學裡可以透過哲學課,並從先秦諸子的智慧來談做人處事的道理。新竹鳳山寺的日常法師曾說:『教育是人類昇沉的樞紐。』學校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品德的教育,洪蘭教授也曾說:『品德教育要從生活中做起,沒有別的捷徑。』

品德應該從小就注意養成,學校、家庭,與社會三個環節都得扣在一起。然而,現代受少子化影響,孩子都是寶,父母都非常溺愛孩子們,現在的孩子幾乎不能打罵,要不然家長會到學校興師問罪,推行品德教育並不容易。所謂『見賢思齊焉』,所以我選了一些古今聖賢作為典範讓學生來學習。」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教職生涯

劉昭仁老師提到,在教職生涯中,最值得回憶的反而不是在大學裡面,而是在小學教書的時候。「小孩子很天真可愛,因此也印象比較深,有些家長也對我很友善。我第一年教的是四年級,該年級大概有七八個班,月考與期考,都有統計平均分數,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常勝軍,只有一次輸給別的班。那時還是要升初中要考試的時代,因此有許多家長指明要我繼續帶班(帶到五年級與六年級),並帶學生在放學後補習考初中。」劉昭仁老師回憶道。

然而,因為想繼續升學,並在之後到大學任教的緣故,劉老師婉拒了家長們的要求,繼續留教四年級的學生。劉老師也分享了在小學任教生涯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那是我教四年級的最後一年,恰巧有位學生的家長是派出所所長,大概是耳聞我想升學,教書可能會馬馬虎虎,常來站在教室外面看我上課,監督我是否偷懶呢!其實,教育是良心工作,我教書是認真的,家長杞人憂天了。」

勞者多能

在聊完小學的任教生涯後,劉老師緊接著談起自己在民雄高中的任教經驗與新挑戰。劉昭仁老師說:「在民雄高中教書的第一年,訓育組長安排我在週會時間進行專題演講,上下學期各一次,我選了『孟子的學術思想』與『推行國語的目的』作為題目。我知道專題演講的頻率高於其他老師,但我把它們當作是一種考驗,也是一個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人們常說能者多勞,而我體會到的是『勞者多能』,人如果勤勞,才能增強自己的能力。」

出版《向歷史人物學品格》系列書籍的二三事與價值傳遞

劉昭仁老師說:「我曾看過同類的書籍,不過我的寫法與它們不同。《向歷史人物學品格》本來不是系列書,而是單本成書,我在其中談了十個問題。貴公司建議將書拆成十本,並將目標族群改為小學生,其實本來是寫給成人看的。在這套從歷史人物上面學倫理道德的書裡,絕大多數是正面的人物,只有少數幾位反面的人物,供讀者作為借鏡,加以反思。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孝順篇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系列書預定五月出版第一本:《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孝順篇

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有三點,人有道德觀念、有倫理觀念、人能夠做理性思考。而高尚的品德是人性的最高表現。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書中提到,人離開了人性跟高貴的品德就跟禽獸沒有區別。《左傳》裡也說,立德、立功、立言。南懷瑾大師說:『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公司選人才,一定要有才也有德。倫理道德是一種普世價值,是非常值得去思考與省思的。」

智慧語拾穗》與《向歷史人物學品格》的成書關鍵

劉昭仁老師很喜歡看書,如果看到一句不錯的話,或是一段很棒的文字,就會把它們抄錄下來,時間久了,累積到了一定分量,就將它們分類。這些經典名言與語錄來自許多中外書籍。

「李叔同(弘一法師)、證嚴法師、聖嚴法師、星雲法師等等,他們都非常有智慧。而在學界傅佩榮教授、成功大學醫學院的創辦人黃崑巖教授等,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對象。國外的卡內基、莎士比亞、培根、西塞羅,與葛拉西安等等,他們說的話也都很有智慧。」劉昭仁老師列舉了許多書中提到的人物。

訪談的過程中,我告訴劉昭仁老師,自己在閱讀時也有記錄的習慣。難的是,看過的道理與智慧雖多,要將它們融入生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劉老師則建議我,將自己所記下來的東西時時拿出來翻閱與思考,讓這些觀念能更貼近自己的生活。

IMG_4768.jpg

談話之間

關於《臺灣仁醫的身影》一書

劉昭仁老師談到:「民國67年11月,原實踐大學校長謝孟雄先生受聘去台北醫學院擔任校長,他把我一起帶過去擔任主任祕書。謝校長很重視『醫學倫理』,在國外的醫學院,沒有修習這門課程是不及格的,當時,謝校長為學生開了這門課,這門課程的核心價值應該談的是醫病關係,怎麼樣能提高醫生與護理人員的醫德。而在大部分的學校裡,反而教學生的是開業以後,如何去避免醫療糾紛,因此找很多資深法學界的人來講這個課程。大部分的醫院還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他們要增進醫德這方面實在有限。我在民國72年時雖然回到實踐大學,但還是念茲在茲地思考這個問題,因此我決定找一些已經過世且醫德高尚的醫生的故事,從中選了十三個醫生,例如:馬偕、賴和、戴仁壽等等,將他們的故事寫下來。」

「基隆的長庚醫院,非常重視醫德,有一個單位的主任,有一天請祕書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到醫院跟醫生及護士做專題演講,我記得演講的那天是99年的3月12日,當天院長及沒有任務在身的醫生與護士全都到場。」

日後的出版計畫與期待看到的書

「在品德教育方面,我計畫編一本書叫作《小故事,大智慧》,在書中舉出古今中外的一些小故事,這裡面有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其中,大概有一百多則,期能增益世人的德慧。」劉昭仁老師說。

劉昭仁老師提到,如果將「企業理念」作為專題也是很有意義的,探討成功企業背後的經營理念。他舉了個例子:「當時,謝孟雄校長是大台北瓦斯公司的董事,董事要固定開會,謝校長不能出席時就派我去開會。這家公司是吳火獅先生所創辦的,走進該公司會發現每間辦公室牆上都掛著一句話:『保持現狀就是落伍』,這句話就是該公司的企業理念。這個理念沒有錯,不過今天競爭激烈的時代,進步少也是要落伍的。」

IMG_4830.jpg

謝謝劉昭仁老師將自己的自傳贈與我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8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