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蔡登山專欄】從「名士」到「烈士」──郁達夫
2015/5/4 上午 11:45 資料來源:蔡登山/圖:郁俊峰演出少年郁達夫
圖片來源/蔡登山
浙江富陽是富春江畔的一個小城,富春江發源安徽,貫流全浙,江形曲折,風景常新,唐朝詩人形容為「一川如畫」。郁達夫一八九六年就出生在此,達夫弄一號的故居原本是一棟木頭舊房,因為隔壁豆腐店鍋爐爆炸而倒塌,六○年代重新蓋好。一九一一年冬到一九一三年秋,郁達夫曾在故居的小書齋苦讀將近兩年的時光。小書齋時寄上是實際上是間狹長的朝南斗室,就在故居西樓,屋內原有的舊桌子、舊竹椅、舊書箱,再加上郁達夫長媳陸費澄女士特意翻檢出一盞美孚燈和一盞油燈,找來郁達夫的孫子郁俊峰演出少年郁達夫,那酷似的樣貌,映照出當年苦讀的身影。
而在堂屋和小院,我們回想——「下著黑色長裙,上穿紅色綢質大襟服的趙家少女,紮一根長長的髮辮,坐在堂屋的桌邊上,練習毛筆字,桌上有一盞點亮的煤油燈。少年郁達夫屏息斂聲,躡手躡腳地走到她的背後,一口氣吹滅了桌上的那盞燈。月光如水浸滿了小院,在院內的石榴樹下,郁達夫伸出兩隻手,捏住趙家少女的手臂。兩人相對無言,在月光中沉默著度過了那一刻春宵」,我們拍下了,少年郁達夫在〈水樣的春愁〉中的初戀身影。
郁達夫的小說受到日本「私小說」的影響極深,那種深刻的自我分析和喜歡採用獨白式的手法,充滿了性的苦悶、死的誘惑,不管是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帶有強烈的「自敘傳」性質。學者趙園指出郁達夫的特殊魅力,不只在於「表現自我」,更在於他實踐自己主張的那種「徹底性」,在於他的驚人的坦白。
「曾因酒醉鞭名馬,只怕情多累美人」,一九二七年初郁達夫在友人家中初見王映霞,即苦苦追求,他與原配夫人孫荃離異,同年六月與王映霞成親。一九二八年出版《日記九種》,赤裸裸地公開他們的戀情,甚至還有床笫之私。這與後來他應聘到福州擔任福建省主席陳儀的公報室主任,與王映霞聚少離多,兩人感情不睦,到懷疑王映霞移情別戀,與浙江教育廳長許紹隸有染,最後發表轟動一時的《毀家詩記》一樣,都難免把自己文學化、公開化,有如小說家「由自傳式的表現走向所謂演技的追求」,他把自己當作一個角色去處理,儘管是確有其事,郁達夫都不免失於誇張。
●郁達夫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郁達夫應聘擔任《星洲日報》主編,他遠離祖國來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他扮演的已不是一個小說家的角色,他提攜後進,培養寫作人才,甚至成了一個改革社會、提倡文化的文化人。當我們翻閱其姪女郁風所編的《郁達夫海外文集》一書,讀著那寫於新加坡的兩百餘篇政論、雜文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萬里投荒」,孤軍奮鬥,沒有任何依靠的筆耕者,在編報之餘還三天一篇社論,兩天一篇雜文,憑著他的愛國主義激情和橫溢的文學才華,下筆千言,寫下如此感人的政治詩篇。他也從一個被視為「頹廢派」的文人、名士,成為一個抗日的革命戰士,他以生命為代價,譜寫最後的英雄詩篇!
一九四二年的二月四日,就在新加坡淪陷的前夕,郁達夫在當地文人的協助下,從新加坡的紅燈碼頭乘小船向印尼方向逃亡。新加坡學者王潤華說,郁達夫從新加坡水域附近一個叫卡里曼(Kariman)的小島,然後再到司拉班藏(Selat Panjang)就上蘇門答臘本島了,之後繼續向西一直逃到武吉丁宜(Boekit Tenggi),最後他是住在巴爺公務(Payakumbuh)和武吉丁宜之間的小鎮,可惜他一去就沒有再回來了……。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我們外景隊遠赴新加坡,輾轉蘇門答臘島之巴東、武吉丁宜、巴爺公務等地,追尋一代文豪在南洋的最後行跡。
根據在南洋協助胡愈之開展華僑文化活動和統戰工作的王任叔(巴人),在〈記郁達夫〉文中說:「他有時實在像個土豪劣紳,他知道怎麼來制服那些野獸似的憲兵朋友,他裝作很豪奢,為他們花錢、弄女人、喝酒,而他自己則伺候在一邊,力圖抑制去接近酒和女人,他想借金錢的力量,去建立他們間虛偽的友誼。」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郁達夫化名為「趙廉」,為日本憲兵當翻譯時的事,他要「中國人要愛護中國人,不許自相爭奪、打鬧和誣告、陷害」。他同樣也依仗日本人的權勢,去遏止那些印尼人對中國人不利的行動。
一九四五年的八月二十九日那天晚上,日本憲兵押走郁達夫,而且將他勒斃,至今我們找不到他埋骨之所。日本研究郁達夫的學者鈴木正夫早在一九七二年前就開始調查郁達夫被害真相的動機,他原先想對「兇手是日本憲兵」這一成說,提出反證,但最後他卻獲得殺害郁達夫的班長下命令的紙片複印件,也找到這位班長,聽他親口說出真相。
在富春江邊的鸛山上有座「雙烈亭」,是紀念郁華、郁達夫兄弟的。郁華,字曼陀,是郁達夫之兄,曾官費留學日本,歸國後在多所大學任教。一九三二年調任上海公共租界內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上海淪陷後,他維護民族利益,對進步愛國人士多方維護,嚴懲民族敗類,對日偽漢奸的恐嚇置之不理。一九三九年被日偽特務暗殺於上海常熟路家門口。同樣地郁達夫也死於日本憲兵之手,兩人都在抗日戰爭中付出寶貴的生命。由一位新文學作家到抗戰烈士,瞬間中,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各種不同的郁達夫身影,互相交錯重疊!
●筆者訪問郁達夫長媳及孫女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7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