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脫共前後的華沙──華沙公約簽訂62年特別報導/謝盛友
2016/5/11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謝盛友
圖片來源/andrzej_b
波蘭的黃金歲月是在16世紀時,當時波蘭與立陶宛合並組成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
1683年,波蘭國王率騎兵擊退了進攻奧地利的土耳其軍隊,保護了歐洲的完整,史稱維也納之戰。波蘭政權是半聯邦半貴族式共和,史稱第一共和國,首都也遷往華沙。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貴族勢力的增強與內部動亂削弱了國家的總體實力,導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以及奧地利對波蘭的三次瓜分。
拿破侖進行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侖法典》(《民法典》),是由拿破侖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由拿破侖本人親自參加討論做最終確定,共進行一百多次會議,基本上采納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兩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有重要影響。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侖•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侖一世。12月2日,拿破侖仿效查理曼的歷史,以減少革命派對於他登基帝位的不快。同時這也是第一次法國皇帝以自己的“名字”作為皇帝的稱號。他並不是由當時的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頭上,然後為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以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教會控制。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侖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侖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征,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占領慕尼克。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帝國皇帝取消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徹底滅亡。
1806年10月6日,拿破侖在德國班貝格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宮裏,簽署法國向普魯士的宣戰書。
拿破侖隨後聯合德意誌境內各邦城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侖因此取得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定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侖頒布《柏林敕令》,宣佈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確立。
此前,1596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將宮庭遷出克拉科夫之後,華沙成為波蘭首都。華沙繼續成為聯邦首都直至1795年,華沙被普魯士合並,成為了南普魯士省的首府。1807年拿破侖的軍隊解放了華沙,華沙成為了新建立的華沙公國的首都。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中,華沙成為了與俄羅斯帝國聯盟下一個君主立憲政體波蘭會議王國的首府。1816年華沙皇家大學建立。
1918年華沙成為了新建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的首都。在1920年的波蘇戰爭戰爭期間,大型的華沙戰役在華沙東部郊區爆發,波蘭軍隊成功保衛首都,蘇聯紅軍被打敗。蘇聯精銳騎兵部隊在攻打華沙時,被波蘭槍騎兵部隊徹底粉碎。這也是蘇俄紅軍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敗仗。蘇俄求和,雙方簽訂了《里加條約》。蘇聯在華沙戰役中的失敗也為二戰初期,蘇聯和納粹德國聯手攻打波蘭埋下了伏筆。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17日蘇聯入侵波蘭。駐守波蘭東部地區的波蘭軍警及官員約25萬人被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段期間的波蘭,包括華沙,由納粹控制的殖民行政區波蘭總督府統治。華沙所有的高等學府被立即關閉,除波蘭人和其它外國人以外,華沙的整個猶太人人口約有數十萬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趕入華沙猶太區。當希特勒的“最終解決方案”實施,廢止猶太人區的時候,波蘭的鬥士發起了華沙猶太人起義。盡管德軍有武器及人數上的優勢,波蘭人仍守住了該區近一個月。當起義被鎮壓的時候,所有倖存者被屠殺,只有幾個能逃脫或躲藏起來。
希特勒為了要滅絕所有猶太人,在華沙地區也建立了猶太人居住區。1943年4月19日,猶太人群起反抗,結果是換來更快更狠的殺戮。短短3個星期之內殺了超過13,000人;另外,300,000人送到死亡營。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當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
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引起德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驚動。華沙之跪極大的提高了勃蘭特和德國在外交方面的形象,為此,1971年勃蘭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華沙之跪也被標誌為戰後德國與東歐諸國改善關系的重要裏程碑。
據陪同者在一次電視采訪中回憶,當天晚上在就此事問勃蘭特時,他曾經回答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而德國明鏡雜誌隨後作了民眾調查訪問,48%的德國人認為這太誇張,41%認為很恰當,11%中立。
1944年7月蘇聯紅軍已攻入波蘭領土向華沙方面的德軍推進。瞭解到史達林對獨立的波蘭國家懷有敵意,以倫敦為基地的流亡波蘭政府給予地下組織“波蘭家鄉軍”指示,要他們嘗試在紅軍到來之前從納粹手上奪取華沙的控制權。於是1944年8月1日,在紅軍非常接近華沙的時候,“家鄉軍”與市民發起了華沙起義。武裝的戰鬥本來預算持續2日,但卻持續了63日,最後“家鄉軍”戰士被迫有條件投降。他們被送往德國境內的戰俘營,而全市人口則被消除。希特勒沒有遵守條件,指令要把華沙從世界地圖上消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全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區被摧毀,包括具歷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
1945年1月17日維斯瓦河-奧得河攻勢後紅軍從納粹手上解放了華沙。倖存的“家鄉軍”戰士由於其反蘇性質,被蘇維埃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蘇維埃秘密員警組織)圍捕,有些被殺,有些則被驅逐到塞爾維亞。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沙的波蘭人和猶太人被納粹德國和蘇聯紅軍大肆屠殺,直到二戰結束,蘇聯政府仍然以強硬手段遏制波蘭人民。
戰爭之後,布盧斯羅•貝魯特的政府令華沙成為了波蘭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而華沙亦被重建,人口恢復。制訂了大型的房屋計劃以消除房屋短缺問題。華沙恢復了作為波蘭首都的角色和波蘭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很多具歷史價值的的街道、建築和教堂都恢復到原來的面貌。1980年,華沙舊城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0至1981年,波蘭發生了團結工會領導的大規模政治鬥爭,波蘭出現了反抗蘇聯集團的運動。1981年12月,波蘭雅魯澤爾斯基政府宣佈波蘭進入戰時狀態,實行軍事管制。據事後蘇聯方面材料透露,如果當時波蘭當局失去對局勢的控制,蘇聯將毫不猶豫地利用華沙條約集團進行軍事幹預。
1980年代波蘭的工人在動亂中形成了東歐第一個獨立的工會——團結工會。工會逐漸取代波蘭統一工人黨,成為一股強大的反對派政治勢力。
1989年6月4日,波蘭四十年來舉行部分議席的民主選舉,在選舉的議席中,團結工會取得99%議席。8月24日,團結工會顧問馬佐維耶茨基出任總理,成為四十年來首位非工人黨出身的總理。
1989年9月12日,波蘭成立以團結工會為主體的聯合政府。馬佐維耶夫茨基就職並組閣,以團結工會為主體、以團結工會、統一農民黨、民主黨聯盟為基礎、有波蘭統一工人黨參加的聯合政府成立。團結工會執政後,立即修改憲法,改變國名、國徽。執政44年的波蘭統一工人黨喪失政權,波蘭成為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中第一批擺脫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同時也為歐洲的脫蘇、脫共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1989年12月29日,波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憲法中關於波蘭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居領導地位的條款,成為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中第一批擺脫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同時也成為歐洲脫離蘇聯獨立、結束共產黨專政風潮的先驅。
1990年1月16日,波蘭政府通過政黨法草案,為多黨制奠定了基礎。至此,執政45年的波蘭統一工人黨失去了議會的絕對控制權和政府的領導權,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同年底,瓦文薩成為首位民選的波蘭總統。
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3年6月波蘭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歐洲聯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波蘭政府的結構包括了一個由總理為主導的內閣。總理從兩院制國會的下議院多數黨成員中產生,由他向總統提名閣員名單,由總統任命。波蘭總統為國家元首,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
波蘭議會由下議院議會(Sejm,460名成員)和上院參議院(Senat,100名成員)組成,皆由民主選舉直接產生。國會成員根據省劃直選產生,任期4年。根據1997年生效的現行波蘭憲法,除了下議院兩個預留給少數民族政黨的席位(一席予德國裔,另一席予立陶宛裔)外,選舉奉行混合比例代表制,只有獲得總投票率5%的政黨才能進入國會。
司法結構在決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波蘭最高司法機構為波蘭的最高法院(Sąd Najwyższy)。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國家司法會議提名,總統任命,法官任期終身。而憲法法官(Trybunał Konstytucyjny)則由議會選出,任期9年。
歐華作協在作家生活誌的部落格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2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