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林佳龍 探討台灣產業新樣貌
(新聞來源:財團法人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授權)
大肚山產創基金會三月策畫出版新書《科技特派員:林佳龍與十二位企業CEO的關鍵對話,前瞻台灣產業新未來》,前台中市長、交通部長,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林佳龍昨日(30日)特地出席新書發表會並親自參加座談,現場邀請約二十多位年輕新創企業家共同參與。本書紀錄林佳龍以科技特派員身分,親臨現場了解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現況,並分別與十二家知名企業的創辦人或CEO進行深度對談,具體呈現政府「5+2」產業創新計劃推動下的部分成果,也可以藉由這些頂尖企業家的眼中,預見未來科技生活的新樣貌。
座談會上半場,林佳龍與網路知名評論家艾爾科技執行長林宜敬博士對談,從兩人相同的背景聊起,包含參與野百合學運、大學社團經歷及共同的好友等等,再聊至不同年代對台中綠川的不同記憶。林宜敬幼時對又髒又臭又加蓋的綠川印象不佳,甚至不敢想像父母親年輕時代曾經在綠川上划舟遊玩。林佳龍擔任台中市長時期相當重視城市美學,對綠川進行有計畫的整治,也使得台中市門面煥然一新。
林宜敬問到:「要如何打造宜居、有文化、有個性的美麗城市?」林佳龍認為,「城市首先要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格是甚麼?」他舉台中為例,台中市是一個南來北往的移民會合之地,所以有豐富包容的文化,舉凡飲食、風俗都有創新的氣象,林佳龍表示:「一座城市是否能夠美麗,首先要看它的領導人是否重視美學,每一個城市的美感都來自於領導人的城市美學擘劃。」
在台中市長任內,他自詡為「城市裁縫師、城市夢想家、城市行動派」,代表他長期在意、關心各類城市規畫的議題。座談會最後,林宜敬博士也以他曾在美國生活及工作的經驗,強調一座宜居的美麗城市,對於一個科技人有多重要,林佳龍也特別提到美國舊金山、波士頓、西雅圖為何能夠吸引科技人安居樂業,強調台灣的城市治理應該多向美國學習。
座談會下半場由TAVAR彭子威理事長擔任串場主持人,特別邀請TAVAR謝京蓓理事長、光禾感知王友光董事長、BSOS黃朝秋執行長、雜學校蘇仰志校長共同參與交流討論,話題聊到台灣新創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困境。過程中新創企業家們也談到因應元宇宙時代來臨,國界概念模糊化,人才流動速度增快,對台灣的發展是全新挑戰、全新契機;政府除了在法規上不應有過多干預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國內產業鏈提供長期規畫,讓企業有所依歸。
下半場林佳龍多半只是傾聽,只有在最後總結時提出「產業棲息地」的概念,他表示,產業創新離不開人,科技也相同;如何讓技術成為提高生活價值、豐富生活體驗的一種「服務」?他認為政府在其間,應扮演「治理」而非「統治」角色,打造讓年輕人想要持續創新的環境,留住台灣的人才,讓全世界看見「台灣模式」,並從看見台灣到需要台灣,最後則是愛上台灣。
下半場氣氛非常熱鬧輕鬆,新創企業家不斷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交換議題討論,座談會欲罷不能,最後在主持人強力打斷下才完美結束。年輕企業家並表示希望能有機會再跟「科技特派員」林佳龍討論產業發展議題,也期許大肚山產創基金會能夠居間扮演推手,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台灣科技不斷演化,成為「世界台灣好」的美好進程。
分享: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5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