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糾紛不斷,醫療體制崩壞中?

Top

各方推介序

首頁圖來源:stevepb

改革「全民健保制度」已經不能再等了 
張志華 (新光醫院急診醫師/醫勞盟理事長。) 
我相信醫界的朋友們對王國新醫師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不同的國內醫學相關雜誌中,看到王醫師幽默又風趣的漫畫插圖,內容包羅萬象,除了描繪酸甜苦辣的醫護職涯,也誠懇批判現今崩壞中的全民健保制度和虛偽的醫院評鑑文化。 
面對日益惡化的醫療勞動環境,醫護人員經常會上臉書(Facebook)傾吐自已的苦惱和難題,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也都成了王醫師書裡絕佳的漫畫題材。其中最值得讀者關注的,就是血汗健保、醫療糾紛泛濫,救命醫師五大皆空,護理人力短缺,進而造成急診壅塞、暴力事件頻傳。 
面對台灣醫療崩壞,不少醫護都選擇「逃離」白色巨塔,但,我們仍然期望透過各種媒介,包括書本、雜誌、漫畫等等,可以讓巨塔外更多的民眾更深入地了解,台灣政府是多麼忽視醫療人員的勞動人權,改革全民健保制度已經不能再等了。 

推薦序 林青穀 (醫師) 
上月底在日本旅遊,我尊敬の國新學長,來訊息說新書將要出版,囑咐小弟寫篇短序推薦。
本月初接到彩印精美「醫林漫畫II」,真讓人愛不釋手,適巧正接日本大公司新產品代言,各兩次試裝、定裝、拍平面與CF,由兩大廣告公司兩個製作團隊較勁,在忙碌中,我總是帶著國新學長的漫畫,其中,在蘭陽三星鄉玻璃民宿拍廣告時,醫林漫畫II在電腦桌前跟我一起入鏡。 
上週忙完代言與拍攝,我新書上市媒體採訪,國新學長の智慧幽默畫作,時時縈繞在我腦中,比起引起醫界重視的遠見雜誌10月號─「你所不知道的新五大醫療危機」(聽遠見朋友說,賣光光還準備出專輯),老實說,朋友送我這一本雜誌,我只花一兩分鐘翻一翻目錄,瞄一下內文圖片與標題,即使,接著上場的「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の醫療革命的迫切性」,辦得轟轟烈烈,賺得口袋麥克滿滿,一樣沒引起我太多興趣。 
我只鍾情 國新學長的這本漫畫醫林,能為這書寫序,是我這做學弟的驕傲。 
若這醫林漫畫大賣,能讓國新學長資助「醫勞盟」,這也讓我同時將此書與青衫磊落險峰行の李紹榕學弟七月新作《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並列必看必收藏之書。 
學長為日本醫學博士部定教授,發表四十篇論文、出版七本書,醫院學校臨床醫療服務教學三十年(連急診都滿二十年),是我的偶像學長,這回聽母親勸導回草山成立「華岡文化診所」,我應是當天開幕日第一個上門付掛號費、持健保卡就診的病患,祝福學長獨立開業,討回自由與尊嚴。 
請我的朋友好友學長姐學弟妹們,上網上書店買國新學長的《醫林漫畫》I、II來細細品味,除了收藏以外,還要推薦給眾家親朋好友……。 

推薦序 黃炳文 (醫師,秀傳紀念醫院急診部主任。) 
最初認識王醫師,是他在新店慈濟醫院任職急診主任時,當時新店慈濟醫院草創,只是個三百多床的中型醫院,薪資待遇也比不上許多鄰近的大醫院,且醫護人力不足,尤其是急重症醫療人力。 
雖是草創,但病患人數卻因慈濟諸位師兄師姐的熱心轉介,迭創新高,尤其是急重難症,其中許多病患還是從醫學中心轉診過來的。每天病患人數都在三百人次以上,尤其是假日,還有六百人以上的紀錄,常常塞爆急診。 
面對排山倒海般苦痛輾轉的病患,常令醫護人員忙到無暇休息用餐。那時我也受到號召,知道假日病患很多,需要支援,每個月會排四個假日到新店慈濟醫院來支援。那時摸黑開車到彰化交流道,搭乘凌晨四點多的國道客運,趕赴早上七點交班,如此前後支援了兩年,常忙到下午才喝到第一口水,中餐是拖到晚上才吃的,且常已經餿掉了。但是還是在不斷的失望中,黯然停止支援的工作,一者身體也不堪長期的勞累,二是對慈善的醫院竟然在制度上與財團醫院一般無二的失望。 
王醫師之前也任職馬偕醫院多年,慈濟醫院急診主任之後,繼續在急診領域服務到102年年底,在不合理的制度下,萬般無奈的離開急重症醫療。我得知這個消息,也努力延請王醫師每週駐診彰化,並藉機給予年輕醫師教導與訓誨。 
王醫師是醫療的前輩,年輕時即投入外科手術的領域,並赴日進修,得到博士學位,而後出版了英日文等多篇論文。在他那個時代,外科手術是一本萬利的工作,王醫師卻選擇奉獻犧牲,不隨波逐流,並且不斷的研究進修,期許能讓病患得到最好的醫療。而後健保開始,他還是堅持醫者的本色,不以營利為考量,而以病患醫療利益考量為最大的中心思想。甚至還為病患利益與醫療專業,與以管理財務為中心考量的醫院高層,發生衝突,幾次因而丟官辭爵,卻仍能堅持醫療良心,可謂難能可貴。 
這本書中對健保後的光怪陸離現象,用簡單有趣的內容來向讀者呈現。有諷刺也有貶抑,但也將健保二十年後,因應而生的離經叛道的行為,以資深醫療專業的角度做整體的批判。尤其是,在大家心目中不追求名望功利的宗教醫院,一方面強調宗教的無所求,另一方面卻跟隨財團醫院,爭逐營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醫師在醫療上的付出及的批判,是以急重症醫療界服務超過三十年的專業來做回顧。從外科到急診,從醫學中心到區域醫院,從基督到佛教,又從私人醫院到公立醫院,並且見證了健保前後急重症醫療的轉變與危機,王醫師的歷練與經驗可說是無與倫比的,也是我敬佩且尊重的。又逢今年2014年是一個很不尋常又特別的一年,除了從年初開始,鄭捷在台北捷運上的隨機殺人事件,之後的澎湖馬公空難,震驚台灣的高雄氣爆,隨後的社區型新店氣爆,頂新集團的毒油事件,隨後呢?是不是健保也是下一個災難的重點。 
健保就快滿二十年了,當年健保前,台灣承繼日據時代的制度,所培訓的優秀醫師也都漸漸老去,目前的醫師以及未來的醫師在不良制度的誘導下,日趨下流,國人的健康保障不知在哪裡。也希望王醫師的書,能給這個社會帶來另類的衝擊及省思,我們需要全面性的改善修正目前的制度,讓醫療在專業的指導下能更健全。 

推薦序 鄭俊堂 (醫師,《新北市醫誌》總編輯。) 
國新兄才華洋溢,文筆犀利,尤其擅長恢諧幽默、極具諷刺的漫畫。近年來他參與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新北市醫誌》的編輯任務,尤其熱衷於針貶醫政的討論,並從中吸取靈感,創作極具內涵、動人心弦的文章及漫畫,其幽默漫畫潤飾了尖銳且稍為枯躁的醫政文章,也早被公認為本刊的特色之一。余忝為《新北市醫誌》總編輯已四、五年,非常感謝他長期為本會刊的辛苦付出。 
台灣健保制度早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五大皆空等待崩壞中,這種絕對威權、欠缺制衡的健保體制,在在需要醫界的繼續奮鬥甚至激烈衝撞。《新北市醫誌》的編輯團隊,對各種議題的論述,儼然已為新北市醫師公會的智庫,也長期對日漸老化的台灣醫界及全聯會注入活力。而參與其中的國新兄,非常憂心於這崩壞中的台灣醫療體係,總試圖力挽狂瀾,以拯救台灣醫界及哀哀眾生。 
國新兄熱心公益、個性剛正不阿、具正義感。二、三十年來他輾轉於各級醫院急診,有如撞窗戶的蒼蠅,一心想奔向光明;也曾如猛虎般在急診叢林中衝撞,結局竟是傷痕累累,往事不堪回首。「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如今他的馬蹄似乎已行腳於正確的草山路途上。其開設在文化大學附近的診所,環境非常靜雅,尤其到春天櫻花盛開時節,彷如置身於燦爛花海中,真是應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話,賀喜他已順利開展了事業的第二春,也繼續他的精彩人生,絕對和別人不太一樣的人生。 
國新兄長期來以唐吉軻德的傻勁,嫉惡如仇的筆刀,對抗、批判官僚,揭發公私立醫院不公不義的的迫害,也因此創作了諸多極具批判性的漫畫。今欣聞國新兄醫林漫畫II即將結集出刊,尤其是書中不少精闢的文章、漫畫也曾陸續刊載於《新北市醫誌》中,本會倍感榮幸,而其漫畫亦恢亦諧的諷刺方式,總是令人莞然一笑,非常值得大家購買珍藏,而國新兄也是我建中非常優秀的學弟,很榮幸能為之作序。 

推薦序 文筆如刀、畫筆如劍─王國新與新國王 
許禮安 (醫師,現為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 
醫界前輩朋友王國新醫師邀我寫序,知道他又要出版新書《醫林漫畫II》,恭敬不如從命。他自從和我當年一樣在署立醫院「遭受迫害」而離開公職,反而到陽明山開設「華崗文化診所」當院長,回復醫師真正的「自由業」身分。當年他開玩笑說:「我跟人打賭,輸了名字倒過來寫。」如今變成一位「新國王」,未嘗不是因禍得福,如我常說的:「挫折是對我最大的祝福!」 
王國新醫師不只是「我有文筆如刀」,贏過我的是:他還有「畫筆如劍」,筆下的漫畫和文字可以同時斬妖除魔、鏟奸除惡,看了令人會心一笑、直指人心。他的舊作包括:《急診,生涯,夢》、《醫林漫畫》、《健保與保健─醫病雙贏之道》(以上三本秀威資訊)、《急診醫學》(五南出版),涵括散文、漫畫、評論與學術教科書。 
他曾是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部資深主治醫師,卻跑到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來跟我學習安寧療護。十幾年間,轉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部主任、新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台北縣立三重醫院急診科醫師、內湖國泰醫院急診主治醫師、羅東聖母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樂生醫院急診主任等職(PS有些職位或許他不屑承認)。 
他有醫界外科與急診專長卻又跨界: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日本大阪大學外科學醫學博士,以博士身分回頭讀台北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有教育部定助理教授資格,曾在以下各校兼任:馬偕護專護理科、真理大學通識學部、羅東聖母護專護理科、元培科大護理系、台北大學通識學部。 
我很榮幸有這樣一位文(文化藝術)武(外科手術)兼備的醫界前輩願意認我做朋友,更重要的是和我一樣有著莫名其妙的正義感,驅策他堅持著理想與夢想,在此期望他繼續畫漫畫、寫文章,傳承人生經驗與醫界歷練,在台灣醫療體系崩壞之際留下歷史見證。

Top

醫師談台灣醫療生態

本書作者王國新醫師說,「我過去幾年因為時常寫文章批露醫療界的心酸,被醫院驅逐,因為恨比愛有力,於是在一年之內努力畫出了這本書,想讓醫學界的心聲被更多人知道。」為了說明這些精彩畫作的創作背景,2014年10月29日晚上,王醫師(以下簡稱W)特邀另外兩位名醫(以下代稱E、A)一同受邀專訪,向本書讀者介紹台灣現在的醫療生態:

Q:台灣現在主要的醫療問題是什麼?

E:想像現在的醫療政策如果延續二十年,會是什麼狀況?現在已經「五大皆空」:內科、婦產科(最嚴重)、外科、小兒科、急診……這種情況一定要改變,如果現在不改變,以後民眾生病都找不到醫生。

A:現在醫科畢業生中,一百八十個人裡只有個位數會選擇婦產科,婦產科目前的醫生平均年齡是五十四歲。

E:二十年後,平均年齡就會是七十四歲,現在考慮引進產婆。

A:外科的醫生也不斷減少,於是現在就把分科護理師合法化,變成專任護理師取代醫師的工作。

E:除了營養系的護理師外,護理師通通可以去受訓一兩年便合法擔任醫生的助理師,幫醫生開處方、做一切;因為缺人所以放低門檻,醫療品質越來越壞。

A:比較小的醫院入夜後、主治醫師下班後,就由護士來照顧病人。

Q:現行勞基法為何沒有保障醫生?醫護人員不合理的處境、工時與待遇,是資方的問題還是健保制度造成的弊端?

A:護理納入勞基法,不是護理界的人可以控制的,這是勞動部要控制的。所以醫師納入勞基法,勞動部也要控制,整個營運成本會大增。但是主管單位是衛福部不是勞動部,而衛福部暫時不同意將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福部和醫師公會、全聯會都認為醫師納入勞基法會影響病人的安全。

E:全聯會中,都是醫院老闆在做理事長,由他們掌控。老闆不肯讓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受雇醫師完全是弱勢、受雇醫師不敢為自己發聲。

W:受雇醫師多講話就會被醫院開除。

A:現在也不能將醫生的薪資提高,問題出在總額管制。今天給一家醫院的錢就是這些,如果擴張醫師的薪資,那醫院就會少賺錢,所以醫師不斷地被壓榨。

Q:醫院這麼做,不怕名醫離開醫院、自立門戶嗎?E:所以現在大家都出去做醫美。

A:外科很難自立門戶,受限於設備器材等龐大成本,所以很慘。

W:我原本也是外科的,現在內外科病人都看診。

E:現在在台灣開盲腸手術需要兩、三萬,但是在美國要一百萬。急救時的插管,價格大約四百塊錢。可是插管手術失敗的話,那賠款是四千五百萬,差了十萬倍多。

E:現在的醫療成本根本沒有考慮高風險成本和勞動成本。因為當初是由醫界的大老開價。

A:外科大老的地位高高在上為所欲為。

W:當時大老主要的收入是紅包,所以當初訂價格時根本不在意勞動成本。

E:工時也很難訂、無法計算勞動成本,連醫師該上幾個小時的班都沒訂。現在某家醫院只有三個神經外科醫生,但晚上也要值班,每人每月要值的班次是十班,於是一位醫師走了,剩下兩個人,一個人要值十五班。後來又走掉一個人,變成一人要值三十班。他就跟醫院提出名義上值班,可是人不在醫院。但民眾不知道、病人出事只能由值班護士負責。

E:醫師納入勞基法,計算工時,但是需要配套。因為醫師就是太累了。如果很多病人是先由小診所轉診再來大醫院,醫師就不用一天到晚待在門診,可以專心在病房。而且很多手術並不是緊急、必要的。

A:現在醫院裡百分之五六十的收入都是來自門診,住院的業務量只是一小部分。E:現在在台灣,一些小手術早上去掛號,下午就可以開刀了。在英國要排四個月到半年。這是因為在台灣,醫院有業績壓力。但其實保障醫師的工時,對病人才是有安全保障的。

A:醫師過勞的結果比酒醉還危險。住院醫師八點上班,下班後要值班的話,要值班到隔天,不能睡覺,又要繼續上班。如此循環大約要上三十四個小時的班,而且常常是這樣。很容易過勞死。

E:現在還願意留在急診的醫師大部分是為了錢。

A:現在的醫師幾乎沒有理想性可言。

E:大家都認為醫師薪水比較高,本來就要工作比較累。而大眾又認為「不滿意就不要做」,但現在很多醫生真的不滿意就不做。

A:醫師不滿意就不做負擔高的工作,現在一堆教授都跑去看感冒症狀,導致人才流失。

W:像我縫合的速度比一般醫師快一倍,可是我在急診待不下去,院長醫師想辦法趕走我,寧可讓急診資源廢掉也不要我待下來。醫療內部的體制非常封閉、保守、威權、欺負人,特別是公立醫院、署立醫院,非常官僚及黑暗。

A:學醫的人就是太聰明,容易鑽漏洞、看小利而不看大局。

W:在署立醫院容易結黨營私。大家都認為是不關自己的事,但是最吃虧的還是病人。

W:過去我們都是寫文章,但是寫文章嚴肅,大眾比較看不下去,只有醫療界看得懂,於是我轉用比較幽默的漫畫方式表達,既快速又方便讓大家知道這種狀況。

A:台北市醫師公會在兩三年前就統計過了,醫師的壽命比一般平均少了十歲,因為太辛苦。

W:全世界只有台灣的醫師晚上還看門診;在大醫院看門診的話,每個醫師每個診甚至都要看上百名病人。

Q:為什麼現在醫師沒有工會?

E:很難組織起來。A:現在的公會對醫師沒有保障。住院醫師是個養成階段,養成好才能當主治醫師。但是主治醫師都會欺負住院醫師。

E:很難組工會是因為醫師內部不團結。醫師團體是一盤散沙,高位者容易欺負低位者。

A:而目前醫師公會理事長是資方,他們考慮的是醫院而不是醫師,爭取的是產業的權利而不是勞動者的權利。 某某醫學院的附設醫院就曾經組過工會,可是馬上就解散了。因為工會要針對資方提出改革,醫師就被開除了。

E:現在人就是太自私了。

A:現在醫師的工作就是「你不做,也有別人要做」,所以還是會有人願意做高風險的醫師工作,但就是品質問題無法把關。

Q:二代健保有沒有改善狀況?

A:沒有。

E:二代健保沒有協商機制,政府也不理睬醫師的訴求。

W:政府吃定你不敢造反。

E:健保署掌握你的審核權,可以任意判定你的過失。

Q:現在不是有醫審會嗎?怎麼還會有這麼多對醫師不公平的判決?

E:醫審會不是全部都是醫師喔,有法律人士,也有醫師。

A:醫審會只是個參考,法官會聽,但法官也還是自由心證。而且醫審會的人很多是老院長級,接受的訓練已經過時了。

W:我認識柯文達醫師二十多年,他從小就是個非常溫順、服從的人,他在主任時候就對院長很溫順,當上院長也很溫順,衛福部的部長階段也很溫順。後來他被踢出部長位置,因為當部長不是需要溫順。作為一個國家大臣需要有肩膀。

E:歷屆的衛福部長、衛生署長幾乎都是醫院的高官。在當官職時都不敢講話、揭發事實。他們都是從部長下台後,又繼續去當醫院院長。旋轉門條款在醫療界相當盛行。這個結構無法改。

E:醫療結構不公,受苦的還是民眾。當醫生的每天都在走鋼索,不是要小心被告就是自己人可能搞你。

W:在醫界要平安退休不容易。

E:美國有一個例子,有一個大一女生患了憂鬱症,她在吃抗憂鬱的藥。有天晚上她肚子疼去掛急診,其實她不是腸胃炎,但是急診醫師把她判定為腸胃炎,給她打急救針。由於醫師太忙了就沒有注意看她的病例。其實因為她吃抗憂鬱的藥,所以她只是產生副作用。結果那急救針含有嚴重的抗憂鬱藥的副作用成分,於是她一打針就死了。剛好她爸爸是律師、她媽媽是新聞主播,她爸爸去查原因,發現醫生上班都連續上四十幾個小時、照顧四十幾個病人,於是她爸就去告醫院,將這件事情鬧大,化恨為愛,推動住院醫師工時法、工時不能超過一天。這個故事的推動者不是醫界的人,而是民眾。他知道醫生的工時其實決定了病人的安全。一天看一百個病人,醫生也已經無感,而且優越感會遮蔽他的疲憊,但是醫生的出錯率不能避免。

W:但是如果在台灣的醫院,這個醫師就會被告死。大家不會去看事件背後的原因。

A:要改變不是只是醫界,而是大眾。白色巨塔內的人已經扶不正了,需要靠外界的民眾意識到要改變,不然沒辦法。

Q:那麼目前有哪些具體的改革方法呢?比如,讓媒體曝光這些問題?

A:需要大家的意識先改,讓大家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才會意識到要改變。現在很多醫界外的人都不知道醫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需要民眾先了解醫療生態的困境。就算要說服立委修法,也需要民眾的支持。現在的社會,都需要一個引爆點才能讓民眾發覺到醫界的問題。 我們的訴求第一點就是:法律要能保障勞動付出、要有法律保障工時(解決醫師過勞的問題)。護士也需要被保障固定工時,因為護士現在的工時也非常長,所以許多護士會逃離工作。如果沒有法律硬性規定,醫院就會鑽漏洞;一旦工時規定好了,醫院就會配合。第二點就是醫療糾紛,醫師動不動被告。像是「五大皆空」的那五科最容易被告。神經外科的醫師幾乎一年被告一次、婦產科醫生也都容易被告。被告就是傷害名譽,台灣的醫療糾紛都是刑事法。美國是民事法,因此美國醫師如果被告,只要律師去處理就好。在美國,最多人想走的還是外科,因為他們的醫師不需要負擔那麼重的刑責。

Top

健保萬歲?

對醫學界而言,健保制度可說是致命性的災難,藉此壓榨醫護人員,造成血汗醫院,促成醫療糾紛爆增,而品質低落之罪魁禍首。這二十年來,醫護人員薪資每況愈下,而責任制帶來無止盡的勞務,再加上評鑑與核刪的苛政,讓醫護人員難以生存,而期待健保崩壞之早日到來。

反觀我們的社會大眾,冷眼旁觀醫學界遭受迫害的情況,就如同當年世界各國漠視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一樣,造成猶太人冤死,流亡,直到第二次大戰爆發,成千上萬的人捲入戰爭,同歸於盡。我們的政府也以健保迫害醫護人員,壓榨流浪教師,全國人民以事不關己而袖手旁觀,縱容不公不義橫行霸道,一步步的迫使人材外流,國家社會之崩潰,指日可待也。

222.jpg

 

333.jpg

延伸閱讀
 全民健保──台灣人不怕生病的理由
Top

醫病關係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

宋朝的許斐在《責井文》裡講了一個故事:「有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乾旱而枯竭。許斐很生氣,就責備枯井說:『我先前只當你這好那好,哪裡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罵完,便回屋裡睡覺了。

在夢裡,他見到一個童子,滿面塵土,嘴唇焦乾:『我是井神呀,使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污垢的,是誰呢?使你筆硯濕潤,可以奮筆書寫,酒杯裡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又是誰呢?長久地救助您卻沒有功勞,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您為麼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這就是「久濟亡功,一渴成怨」的由來。

我想起幾年前在慈濟醫院急診任職,門庭若市,有些病人不耐久等,動輒惡言相向,甚至攻擊櫃檯,破壞座椅,而醫院當局反而怪罪醫護人員,考績伺候,引發集體離職,當時就有這種感覺,社會大眾欠缺感恩之心,讓急診人員懷憂喪志。

而今,許多醫院因為缺少護理人力而關閉病房,想我們醫師,投入醫療志業,很少人半途而廢,為了病人健康安危,莫不兢兢業業,日以繼夜的努力。但是進入全民健保時代,很多人把看病當成社會福利,稍不順意就謾罵、投訴、上法院。讓醫學界心灰意懶,也迫使年輕醫師放棄初衷,以簡單好賺的醫美謀生,棄內、外、婦、兒、急五大專科而不顧,到頭來是誰吃虧呢?我們是否還要等船到橋頭自然直嗎?

吃力不討好,就要改弦更張,慈濟滿嘴感恩,其實是最刻薄寡恩,難以相處,所以分崩離析,無法共事。急診不滅,只是永遠難作。由於醫療是生活所需,急診則是救死扶傷,不可或缺,所以,在健保搖搖欲墜多年之下,急診依舊不倒,只是永遠招不足新手,永遠難作。要如何改善呢?任何作為就如同揚湯止沸一樣,難以改善,只有離職,始得重生。這是醫院高層缺乏智慧,也缺乏勇氣,任憑急診醫護人員自生自滅的結果。我昨天聽到馬偕急診集體離職8人,就如同當年我離開那樣,高層只是聳聳肩毫不在乎,其實他們是不尊重急診,也不在意自己的職責,只是得過且過而已。

4444.jpg

Top

血汗醫院

不爽不要幹

今天從上班開始就一直通報急診滿床到下班,但是救護車還是不斷送病人來,呆坐在輪椅上等不到推床的病人,以及走廊上苦等病房的家屬,個個都沒有好臉色,也沒有好口氣,紛紛抱怨醫護態度惡劣,且揚言要投訴高層。我想告訴他們,我真的沒力氣管你們要不要投訴了,因為線上的醫護同仁都已經累壞了,連擠出一點笑容的力氣也被耗盡了。要投訴就請自便吧!

5555.jpg

Top

醫藥共和

勿做藥害之幫兇

為什麼洗腎的病人越來越多?為什麼中毒事件,醫療糾紛時有所聞?為甚麼藥越吃越多,而民眾健康卻每下愈況呢?在臨床工作多年中,我常常思考這種現象,尤其看到很多病人每天必須服用大量藥品,取自於經年累月造訪不同診所和使用各家藥廠的產品,內含許多重複或不相關的維他命,即所謂「味素藥」,於是我想到,是否這樣的就醫方式,這樣的醫療制度,以及這樣的保健態度,不但無益於健康,甚至妨害了正常生活,影響了健康,而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勤於開藥的各專科醫師,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製造東亞病夫的幫兇。

雖然自八十八年一月十二日起,實施「藥害救濟要點」,成立藥害救濟審議小組及藥害救濟金管理小組,通過「藥害救濟法」,並成立「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Taiwan Drug Relief Foundation,TDRF),接受民眾藥害救濟申請,免除了很多因藥物傷害引發的醫療爭議事件,但是製造藥品和開立藥物的源頭在於醫療院所,民眾就醫的正確觀念有賴社會教育與宣導,這才是醫學界必須反省,面對的課題。

所以,個人在平時診療工作中,開藥以越少越好,使用最簡單的止痛藥,不再例行合併胃藥,簡單外傷和感冒也不需抗生素,避免打營養針和大瓶點滴,因為根本無治療效果,徒增心臟衰竭的風險,如此一來,雖然少賺了點藥費,卻也省下了很多藥物過敏的副作用,甚至免除了所謂「一針斃命」的噩夢。

此外,如果衛生機關能夠更積極介入,鼓勵醫療院所開辦健康保健課程,宣導安全用藥,以及藥害補償、藥害救濟的政策,主動輔導安全用藥,限制病人就醫,不要推諉責任給醫師,就能省下許多不當就醫和濫用藥物的資源,免除醫病對立和醫療紛爭,讓民眾能更加懂得保健之道,不再迷信名醫和神藥,真正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健保事業,必也能因此長治久安,永續經營了。

666.jpg

分享: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8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