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政府積極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行列,加上愈來愈多的農二代回鄉接棒,不僅在農村間興起一股新希望與新力量,也在實務上發揮作用。
教育是改善貧窮的第一步,然而城鄉、貧富差距所造成的學習成效落差,加上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導致台灣學童的學習開始呈現M型化現象。
企業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過程中,往往忽略其生產行為對社會效益與社會價值的意義,造成偏遠地區資源落差及弱勢族群貧富差距日趨擴大等問題。「社會企業」近年來快速興起,無疑是改變種種社會現況的一帖良方。
擺脫主流媒體以台北為中心思考,偏多關注中央議題的報導方向,《串樓口》反其道而行,將地方區域的資訊銜接起來,忠實地呈現在地庶民的聲音,包括環保與文化等各議題,與監督地方政府的力量。
近年來城鄉差距、偏鄉教育、數位學習等教育議題引發各界關注,無論是政府或民間企業投入很多的資源,卻仍有許多的問題待解決,台灣偏鄉教育的問題關鍵在於「人」,而偏鄉孩子需要的老師可能和外界想的也不一樣。
自2007年iPhone上市以來,帶動各類應用程式App的快速成長與發展,如今行動裝置已成為全球最大宗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人們愈來愈倚賴其便捷功能及多樣化的應用程式,開啟軟體產業發展的新舞台。
2018/01/30
2018/01/24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