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政才“政變”之猜想
孫政才“政變”之猜想
——顧曉軍主義:“先帝”曰?三千四百七十七
一覺醒來,爬牆頭看風景。橫看豎看,都覺《京西會議恍如林彪出逃 胡春華福禍難定》有看頭。胡春華與我無關,不論。那就寫篇《孫政才“政變”之猜想》。
“恍如林彪出逃”,即以“九?一三事件”,比孫政才。而“九?一三事件”,出逃只是表象、只是結果;其本質,不是出逃,而是政變。或曰,被認為是政變,被認為林彪集團企圖實施政變。
“九?一三事件”之前,林彪已被確定為“法定”接班人。如果林彪集團按部就班地等接班,就不能叫“政變”。問題是,除林彪身體欠佳外,毛林關系也逐步惡化,這樣,林彪集團就等不到按部就班接班的那一天了。
不能等,還不叫“政變”;必須有計劃、有預謀,才能叫“政變”。如是,“‘571’工程紀要”就凸顯出來了。“‘571’工程紀要”,可謂政變計劃。我們假定,如果“‘571’工程紀要”沒有實施、或沒來得及實施,那麽,也只是計劃、而不是政變。
除了計劃之外,政變的另一個要素,就是要有一支非常規的武裝。那麽,林立果的“小艦隊”,就相當于一支非常規的武裝了(其實,說“小艦隊”是一非常規的作戰指揮系統,更為合適,也更準確)。
至此,就可以比照孫政才了。上面已說,如果按部就班地等接班,就不能叫“政變”。因此,既把孫政才比林彪,孫政才就有急不可待的因素在裏面(在海外媒體報道中,有時候是判斷,而有時候則被境內利用、含有意放料性質)。
當然,即使孫政才急不可待,也不構成政變。孫政才構成政變,必然觸犯了類似于“‘571’工程紀要”或“小艦隊”這樣的底線。或,兩樣都觸犯了,或觸犯了其中的一樣。如果是觸犯了其中的一樣,我覺得觸犯了“小艦隊”、有支非常規武裝的可能性大些。
我們已知,現公開材料說,孫政才清除薄熙來余黨不力,且在拉攏薄熙來的余黨。我們還知,薄熙來出事後,有過一個說法——薄熙來為武裝對抗,曾準備了幾千條槍(或幾萬,記不準了)。然,後來卻說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是對不清楚下落者而言;而于清楚下落者,不是不明,而是非常清楚。那麽,清楚這幾千條槍(或幾萬)的人,就在薄熙來的余黨中。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呢?
如果是,這薄熙來余黨就還在重慶,且可能在孫政才清除不力的人員中。如果確在孫政才清除不力的人員中,那麽,有異志的孫政才,就很可能拉攏這樣的人。
換言之,當初有槍,就是因為能拉起隊伍。那麽,這樣的人投靠了孫政才,也一樣能拉起隊伍。如是,我們可以大膽判斷:孫政才或許有支非常規的武裝。當然,未必有幾千人;但,幾百、甚至幾十,那也是不得了的,也是觸犯底線的、堪比林立果“小艦隊”的。不是嗎?
如此,“京西會議恍如林彪出逃”才能夠成立。
不好意思,我顧曉軍又瞎猜了。
顧曉軍 2017-8-1 南京
平民主義民主 ISBN 9789869337243
大腦革命 ISBN 9789869198103
公正第一 ISBN 9789869269346
打倒魯迅 ISBN 9789869220293
顧曉軍小說【一】 ISBN 9789869220224
顧曉軍小說【二】 ISBN 9789869314596
顧曉軍小說【三】 ISBN 9789869397841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63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