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时表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更好的教育。从“上好学”到“学得好”,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几年间,云南省教育事业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不断发力,群众急难愁盼的“揪心事”变成“暖心事”,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幸福底色更足。
强供给 实现“上好学”
3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嵩明中学正式揭牌启用,家住嵩明县职教新城附近的刘先生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新学校。他说:“再过一年,孩子就要上初中了,现在名校办到了家门口,太好啦。”
为回应人民群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期盼,嵩明县还先后引进了北大金秋燕园明阳学校、师专附小优质教育资源。一年内,三大优质教育品牌落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了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近年来,为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切实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云南省加快补齐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群众。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组建由优质学校牵头的义务教育集团263个,2272所义务教育学校深入推进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和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办好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立“五个一批”帮扶机制,实现普通高中帮扶县域全覆盖、61所三级及以下等级公办薄弱高中受帮扶全覆盖;创新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设立1000个“省管校用”专项编制,依托一级一等、二等高完中和优质初中,对口帮扶69所普通高中、55所初中,涵盖27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加大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建设力度,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2021年以来,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655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约13万个,实现30万人口以上县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筑牢教育保障底线,通过“互联网+控辍保学”系统开展日常监测,持续保持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健全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落实资助资金467.04亿元、资助学生3099.64万人次,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促进青少年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提质量 实现“学得好”
在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中心完小四一班的教室里,一堂特殊的课后服务课程正在进行。揉泥—造型—制模—彩绘,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制作步骤,一步一步走进泥塑的奇妙世界。
课程以“美育+泥塑”为主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工艺走进校园,有效丰富学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对家乡的热爱。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区各学校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设计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让“双减”政策奏响校园生活“欢乐颂”。
为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双升”,云南省省级每年安排奖补资金4亿元,推动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9.2%;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率先推进中考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改革,大幅提高体育分值,增加艺术和劳动教育分值;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自主命题等有关工作,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建成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覆盖教师65万、学生128万,有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云南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21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43个党组织60名党员荣获全国、全省“两优一先”表彰,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时代楷模”朱有勇等一批教师模范代表;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构建省州县校四级联动教师培训体系,开展“万名校长”、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等引领性项目,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面向14万名乡村教师全面实施生活补助政策,每年表彰500名从教20年以上优秀乡村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
云南省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产教深度融合,3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组建生物医药产业等6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以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121”工程,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等重点工作,A类学科增加至4个,国内一流以上专业占比提高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