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之依據
——顧曉軍主義:“先帝”曰•三千二百零二
2016-12-15,我在《顧曉軍之名氣之辯》中道:“2011年春,艾未未‘失蹤’,我撰文評論。2011年4月12日,海外報道艾未未,文章中道‘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如何說。這樣,我便晉升為‘著名’。不久,百度百科的‘顧曉軍’詞條等,均沿用了‘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及‘當代思想家’”、“而那次海外的報道,第一是需要我這樣的‘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為艾未未壓陣;第二是……所以那次的‘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同時出現在《蘋果日報》、《聯合晚報》、《澳洲日報》等百余家中外媒體上”及“也就是說:艾未未沒啥名氣時,我就‘著名’了;艾未未的名氣,也是‘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擡升起來的”等。
其實,之所以用“海外報道艾未未,文章中道‘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如何說”及“而那次海外的報道”等含糊其辭,是因我忘了那篇文章的標題,更忘了引用了我的啥話。
今日,我則在無意中搜索、無意中找到——那文章的標題,是《艾未未與四女全裸入鏡〈一虎八奶圖〉諷黨中央》;而引用的,是“該圖十分太真實和太大膽,真實得沒有任何一絲一縷的掩飾與編導痕迹,讓不懂藝術人都覺得是藝術了,這正是艾大膽與其對藝術的詮釋”。
原文為“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表示,該圖十分太真實和太大膽……”
我寫此短文,表示“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不是自诩。
本文後,轉載《艾未未與四女全裸入鏡〈一虎八奶圖〉諷黨中央》之全文,並附鏈接。唯一有出入處,為“2011年4月12日”與“2011年4月13日”之差——即《蘋果日報》、《聯合晚報》、《澳洲日報》等百余家中外媒體,是“2011年4月12日”發表該文的;而“台灣東森新聞”,則是“2011年4月13日”才發表該文的。
至于以上說到“並附鏈接”,能附的我一定附;而不能附的,我也得遵守人家網站的規矩。
至于他人轉載我的文章,我則要求去除我所附的鏈接——因,我附鏈接是證明我沒有胡說八道;而在我要求去除我所附鏈接的情況下轉載我文章時還附鏈接,則屬獵奇等等了。如此,若被官方視為販黃,則由轉載者自己承擔責任,我也不能承擔連帶責任。僅此說明,望大家好自為之。
顧曉軍 2016-12-23 南京
艾未未與四女全裸入鏡《一虎八奶圖》諷黨中央
艾未未與四名女子全裸入鏡的《一虎八奶圖》近日曝光,並被網民廣泛傳播,該作品乍看之下是作者崇尚自然、解放,但實際上從人物的細微動作,道盡中國社會各階級間的微妙關係,背後具諷刺黨中央忽視農工、與資本家官商勾結等意義。
知識分子被政府牽著走
媒體解讀《一虎八奶圖》中,艾未未坐鎮畫面中心,雖然貌似坦率,但手卻巧妙地遮住重點部位,代表著「黨中央」(擋中央);此外,他的雙手置於左膝上,表明了堅定的左傾態度。
畫面最左的長髮女子,戴著眼鏡坐在沒有靠背的椅子,象徵「知識分子」有地位、有架子,但卻靠不住;而她撥弄頭髮,始終側身向著黨中央,也說明知識分子再怎麼賣弄,仍被政府牽著走。
最右的女子體態豐腴,掛玉珮、戴手錶,是「資產階級」;她有地位也靠得住,雙手向身體右側擺,代表「右傾」立場。在這幅畫裏,黨中央與資產階級相隔甚遠,好比枱面上的關係,但兩人還有另外一張單獨合影,則象徵背後的官商勾結。
農工階級無地位被忽視
畫中的短髮女子原先沒有地位,僅能站著陪笑,但後來被黨中央拉去靠著坐,代表「新聞媒體」受控制。
至於從頭到尾只能站在椅後,身體被遮住最多的,則是沒有地位、也時常被無視的「農工階級」。
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表示,該圖十分太真實和太大膽,真實得沒有任何一絲一縷的掩飾與編導痕迹,讓不懂藝術人都覺得是藝術了,這正是艾大膽與其對藝術的詮釋。
台灣東森新聞
《一虎八奶圖》圖片鏈接(建議轉載略以下鏈接,否則自負責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10413/15162276
顧曉軍小說【一】 NT$ 370 ¥ 80
顧曉軍小說【二】 NT$ 330 ¥ 71
打倒魯迅 NT$ 230 ¥ 50
公正第一 NT$ 240 ¥ 52
大腦革命 NT$ 380 ¥ 82
平民主義民主 NT$ 230 ¥ 50